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平面。
单纯的从机型理论的技术层面上说,除非“急剧失压”,或者座舱高度迅速接近
或者超过10000 英尺/14000 英尺时,需要机组毫不迟疑的立即处置,除此以外,
机组应该对报告中的“疑议”现象,应该有一个风险的评估过程。
由于报告中并没有提到当时空调增压系统的“工作模式、飞行状态模式和机
组的处置”等详细的信息,所以,评论人根据报告的描述,不能承认机组的判断
能力和决定能力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内。
同时,评论人推断,机组的判断能力和决断能力是跟机组的机型理论知识密
切相关的,如果机组在机型理论上不存在培训和训练不足的话,机组应该可以提
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和决断能力的,所以也应该可以出现不同的更优化和安全的判
断和决断。
2、评论人对该公司的行政处理不完全赞同,取消高原机场航线飞行的资格
依据不足,因为是航线上发生的问题,跟高原机场飞行资格没有完全必要的直接
联系,但是作为行政管理,该行政处理又是可以充分理解的。
报告中描述的问题可以确定为:该公司对机组的培训和训练不足等原因导致
的,基于此,评论人不赞同经济处罚的处理,因为整个事件,机组没有过错。这
样的经济处罚会导致以后其他机组成员在处理“真的增压事件”过程中出现“负
迁移效应”,因而直接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而且经济处罚不利于创造安全文化氛围。
所以应该对机组进行相关的机型理论知识的培训和训练,并且对机组CRM
技能中的判断和决定能力进行补充和加强培训,而不是经济处罚。
类似事件连接
发动机引气开关的误操作导致客舱压力告警
报告来自:KAIRS 第72 期
飞机从A 机场起飞飞往Gimpo 机场,在13,000 英尺时客舱压力告警突然启
动了。我检查了客舱ALT,发现刚过11,500 英尺。我决定下降至10,000 英尺并
向ATC 寻求许可。在飞机下降过程中我们执行了驾驶舱程序,发现发动机引气开
关处于“关”的位置。当把开关拨到“开”的位置时,增压系统就恢复了正常。
在完成驾驶舱程序后,我们从乘务长处收到报告说客舱已经恢复了正常,飞机已
经穿越了DADGA 交叉点。随后如果我再爬到计划中的25,000 英尺,由于时间关
系,马上又要下降,于是我没有爬升而是保持在10,000 英尺并抵达Gimpo。
该飞行员应该完整地阅读与执行检查单。尤其是遇上异常情况时,飞行员应
该根据检查单来仔细检查异常。
ATSB 发布客舱释压研究报告
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委员会(ATSB)2006 年7 月发布了一份关于客舱释压的
研究报告,报告中就澳大利亚发生的释压事故和不安全事件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
析。这份报告分析了517 起相关事件,其中2 起事故,8 起严重不安全事件,507
起不安全事件,在所有这些案例中仅有1 例导致了伤亡事故。研究结果还表明大
多数的客舱释压是由于机械原因造成的。
报告分析了客舱释压的本质、事件基本类型、严重程度、如何制定控制措施
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尤其是缺氧和压力相关的疾病等等方面。ATSB 表示编写
这份报告的目的在于评价客舱释压后果,制定防范措施。
网址链接:http://www.atsb.gov.au/publications/2006/pdf/B20060142.pdf
通用人员报告
关于安检的疑问
报告类型:航空保安
关键词:安全检查security check
报告原文:
我和同事从甲地到乙地,由于机械原因,航班延误,当时我们已经通过安检,
凭登机牌领取了盒饭和饮料,之后得知可以改签,我们就改签了另外一个航班,
我们将饮料(矿泉水和易拉罐)放在了一个随身的包中,就这样又过了一次安检。
现在民航不是对携带液体有新的规定吗?安检人员既没有询问我,也没有任何的
反应,我的两瓶饮料顺利的通过了安检。我想知道,这是符合规定的还是安检人
员没有履行职责呢?
专家点评:
点评1
为应对复杂的航空安全形势,国际民航组织(ICAO)理事会于2006 年12
月11 日,向189 个缔约国发布了“临时保安管制指导原则”,要求对旅客携带
液态物品乘机执行新的航空安全措施。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二日中国民航总局发
布《关于限制携带液态物品乘坐民航飞机的公告》,其中规定:
一、乘坐中国国内航班的旅客,每人每次可随身携带总量不超过1 升(L)
的液态物品(不含酒类),超出部分必须交运。液态物品须开瓶检查确认无疑后,
方可携带。
二、乘坐从中国境内机场始发的国际、地区航班的旅客,其携带的液态物品
每件容积不得超过100 毫升(ml)。盛放液态物品的容器,应置于最大容积不超
过1 升(L)的、可重新封口的透明塑料袋中。每名旅客每次仅允许携带一个透明
塑料袋,超出部分应交运。盛装液态物品的透明塑料袋应单独接受安全检查。……
该旅客和同事通过安检后,凭登机牌领取的盒饭和饮料是已经通过安全检查
的。改签机票后再次通过安检时随身携带的两瓶饮料总量没有超过1 升(L)的
规定是允许携带的。但对带出过隔离区的液态物品安检人员必须开瓶检查确认无
疑后,方可准许携带,绝不能有侥幸心理,因为旅客是离开隔离区不久又返回而
省略必要的检查环节,从而留下空防隐患。
点评2:
从反映情况看,显示是安检人员没有履行职责。情况反映者已进入隔离区候
机,并领了因航班延误而发的盒饭和饮料,然后情况反映者又离开隔离区去改签,
改签后,情况反映者再次进入隔离区应重新经过安检,所携带的液体应按有关规
定进行处置。我国从5 月1 日起对旅客携带液体作了新的规定。应按新规定执行。
管制员报告
航向道工作不稳定
报告类型:飞行安全
关键词:航向道Localizer
报告原文:
本场大雨,HDA 使用落地后从G 脱离,后面跟进落地的飞机着陆后,反映在
五边时航向道工作不稳定,机组询问HDA 是从哪个联络道脱离。塔台告知“G”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
民航安全资料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