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飞行资料 >

时间:2010-05-30 22:48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37734千米,首次完成不着陆的环球飞行。
第四节突破高速飞机驾驶的难点
    螺旋桨式飞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由于受自身性能的限制
其对各项飞行纪录的挑战能力显得明显不足。于是,喷气式飞机
便应运而生。但是,进入喷气时代后,超音速飞行和失速、螺旋
等问题,一度成为飞机驾驶的难点。人们开始寻找攻克这些难点
的方法并取得了突破飞机驾驶实践也随Z向前迈出了一大
    一、超音速飞行
    二战时期有些人曾试图使用话塞式飞机进行超音速飞行试
验,但结果都失败了。喷气式飞机的发明成功,为实现超音速飞
行创造了条件。1947年10月14日,美国飞行员查尔斯.E耶格
尔上尉驾驶从B一29母机上投放的装有火箭发动机的X-1飞
机,第一次突破“音障”,实现了超音速飞行。随后,超音速飞
机问世,超音速飞机驾驶技术逐渐走向实用并不断发展。∞世
纪60年代中期,最大M数达到2一级。70年代中期,最大M数
达到3一级。1976年7月27日至荔日,美国三名飞行员分别驾
驶SR- 71飞机创造了速度3529 55千米川、时的世界飞行纪
录。1977年8月31日,前苏联试飞员亚历山大·费多托夫驾驶米
格- z5飞机,创造了376 50米的世界飞行高度纪录。这些纪录直
到2003年仍然保持着。
    二、改出失速、螺旋的探索
    失速、蟪旋是最危险的飞行状态Z一。飞机发明成功以后,
意外进入失速、螺旋事故就成为困扰飞机驾驶实践发展的一个难
点问题人们寻求对付失速、螺旋方法的研究探索也一直在进
行。1912年的一天,后来成为美军五星上将的哈利阿诺德,驾
驶..莱特”C型飞机飞行时进入了螺旋。在最后关头他向前推
杆竟然改出了螺旋,退出了失速。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
成功从意外失速、螺旋中改出的事例。到1916年,改出失速、
螺旋研究取得了突破。有资料记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些飞
行员曾使用螺旋动作迅速降低高度,以摆脱敌机攻击。1935年
至二战前前苏联组织了改出失速、螺旋理论研究和试飞,在改
出平直翼飞机失速、螺旋方面取得了一批比较成熟的成果。
  飞机发展进入高速喷气时代后,人们为追求高速性能,普遍
采用后掠式的机翼布局。一段时可里,人们对这种布局飞机的螺
旋成因及其改出方法没有完全弄清楚,改出失速、螺旋成为高速
喷气式飞机的驾驶难点,因螺旋导致的严重飞行事故一度居高不
下。1951- 1955年,我国陆续开展了几次规模比较大的改出失
速、螺旋的研究和实验,在个别机型上取得了初步成果。加世
纪60年代,我国成为世界上螺旋事故较少的国家Z一。
    1960- W75年这一时期进入了失速,螺旋研究的低潮,世
界各国失速、螺旋事故又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空军在
1966-1970年,失遵、螺旋事故共损失飞机226架.约占严重事
故总数的丝%。60年代初投产的F-4“鬼怪式”战斗机,到
w72年底因螺旋事故共坠毁170架。美国民用航空1964-1972
年失速、螺旋事故也占严重事故的24%。
    W75-1976年我国空军由飞行与理论专家组成的螺旋试飞
攻关组,经过理论研究和试飞验证,取得了比较系统的成果。随
后又经过几轮深化研究,形成了一套以“平中顺”方法为核心
的改出不同条件下高速飞机失速、螺旋的方法,对于最终攻克这
一世界性的飞机驾驶难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节信息化飞机驾驶实践
    在机械化时代,飞机上大量应用机电技术。在这样的物质技
术基础上飞机驾驶也形成了以“机械能”为核心的一整套经典
方法。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开始步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
心的大量新技术在飞机上的应用提高了飞机信息采集、处理和
输出的自动化程度。因此,也给飞机驾驶带来许多新的特点。传
统的方式、方法受到严峻挑战逐步形成了以“智能”为核心的
一整套新的方法。
    一、注意力分配与转移方式的变化
    注意力分配与转移方式,直接受到座舱显示方式的制约。在
20世纪60年代Z前飞机座舱的信息显示系统大体经历了简
单机械仪表与电气仪表、机电伺服仪表和综合指引仪表等三个发
展阶段,座舱信息显示方式一直在发展变化。但是,在上述发展
阶段中仪表都是利用指针刻度盘进行空间分割显示的专用仪
表,造成座舱仪表数量多,布局分散。飞行员不但观察仪表的负
担重而且观察外界与观察座舱仪表的注意力采取的是二元分
配与转移方式。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观察少数对象,收集少量信
息。为满足飞机驾驶的需要必须加快注意力分配与转移的节
奏,直接影响了收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早在∞世纪∞年代中期人们就开始研究类似于平视显示
器的装置。60年代开始配备在步数飞机上试用.70年代中后期
开始大量使用。随着平视显示器的投入使用飞行员注意力分配
与转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观察外界与观察仪表  以一元方式
为主、二元方式为辅,收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明显提高。
    以往驾驶战斗机实施战斗行动除了观察的注意力分配与转
移复杂外  由于武器控制系统设备分布在座舱各个部位飞行员
操纵飞机飞行和操作武器投射的注意力分配与转移也很复杂。20
世纪70年代中后期投入使用的先进战斗机应用了“双杆操纵”
(HorAS)技术。将所有在作战中可能用到的控制雷达和武器功
能开关,都集中在驾驶杆和油门杆上。飞行员在作战过程中,双
手不离开“两杆”即可完成对飞机和武器系统的操纵。操纵飞机
飞行和操作武器投射的注意力分配与转移相对比较集中在很大
程度上提高了操纵质量。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飞机驾驶学(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