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飞行资料 >

时间:2011-09-21 14:48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迹;进入晚时当飞机转到AMHOo时不改出,而继续多转100后改出转弯,倮持该航向以100
切入角从程序另一侧切入入航航迹。
7.4非精密进近程序的五边进近
  五边进近在完成起始进近切入五边向台航迹时开始,常包括中间进近和最后进近。
  非精密进近程序的五边进近,常用的有NDB、VOR进近及结合DME的进近,是利用地
面的NDB或VOR台与机载设备配合使用,引导飞机沿五边在不能见情况下,下降高度至最
低下降高(度),转入目视飞行,安全着陆。五边进近是仪表进近程序中的重要阶段,是保证
飞行安全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进一步调整飞机的着陆外形和速度,严格保持好五边
航迹和高度,创造良好的着陆条件,在规定高度取得目视参考则转入目视着陆,如不能取得
    260
目视参考则应中断进近而复飞。实施非精密进近时,必须严格按照进近图公布的数据飞行,
并根据飞行仪表的指示,及时判断和修正五边进近偏差,安全着陆。
T4.1非精密进近程序的实施程序
  NDB、VOR并结合DME的进近都是非精密进近,实施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1)脱离航路进场
  在取得进场许可和进场条件后,机组应调谐、收听并识别所需的导航台,计算沿航线下
降的开始时刻和位置。如采用直角航线或修正角航线过渡到五边还需进行风的修正。
  飞机由航路下降点沿规定的进场路线飞向起始进近定位点IAF,飞机在到达IAF前应保
持进场程序规定高度或空中交通管制员指令高度,并调整速度和飞机外形
  2)机动飞行过渡到五边
  飞机按指定高度和加入方法加入起始进近,作机动飞行过渡到五边。常用的机动飞行过
渡方法有沿NDB/VOR方位线过渡、U型程序过渡、直角航线过渡、修正角航线过渡、DME
弧过渡。在这一阶段应注意检查和修正,使飞机在规定点和高度准确地切入五边向台航迹。
当飞机转到向台航迹时减速并选放襟翼。
    3)沿五边进近下降着陆
    完成机动飞行后,应及时判断飞机偏离五边向台航迹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修正方法修
正,然后修正侧风沿五边向台航迹飞行,并下降到规定酌高度。如果有远台,则应按规定高
度过台后转入正常的下滑,背远台飞向近台。飞机下降到最低下降高(MDH)时,当能见到
足够的跑道环境并能使飞机安全着陆时,放着陆襟翼,继续下降目视进近着陆。
    4)中断进近复飞
    当飞机下降到MDH时,如果飞行员看不到足够的跑道环境或处于不能正常着陆的状态,
则不能继续下降,应保持这一高度飞至复飞点MAPt。如果这一过程中仍然看不到足够的跑
道环境,则必须按规定的复飞程序复飞。
7.4.2五边向台航迹的控制
  飞机完成转弯后,飞机应迅速稳定在进近航迹上,尽早建立良好的着陆形态。在五边进
近的向电台飞行中,由于侧风影响或其他原因,飞机可能偏离向台航迹。因此,必须经常检
查ADF指示器、RMI、CDI、HSI的指示,迅速判断飞机位置,及时地进行修正。操纵动作
要柔和,修正量不能过大。五边向台航迹的判断和修正方法与航线飞行相同,只是修正时切
入角比较小。
7.4.2.1  五边向台航迹偏差的判断
    1)用ADF指示器判断偏差
    用ADF指示器判断五边向台航迹偏差时,必须与航向仪表相配合。五边进近中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用不同方法进行。
    ①飞机转至对正电台RB - 00,,用航向MH与五边向台航迹比较,如图7.56所禾。
    当MH<MC入,飞机偏右;当MH=MC八,飞机不偏;当MH >MC入,飞机偏左。
    ②飞机转至MH=MC入时,用指示的RB与00或3600比较,如图7.57所示。
    当RB< 3600,飞机偏右;当RB -Oo,飞机不偏;当RB >Oo,飞机偏左。
    261
    图7.56     RB -0。时偏差的判断    图7.57 MH-MC入时偏差的判断
    ③填补法判断。飞行中常用填补法进行偏差判断,心算出当时的电台磁方位角QDM,
与五边向台航迹进行比较,判断飞机位置的偏差。心算时,可根据情况采取固定电台相对方
位角或固定航向的方法进行。
    2)用RMI判断偏差
    判断时根据RMI方位指针指示的QDM与五边向台航迹MC人相比较,即可判断出偏差,
使用时必须注意ADF/VOR的选择,防止选错电台。
    3)用CDI、HSI判断偏差
    判断方法与前面讲过的向台飞行完全一样。
7.4.2.2五边向台航迹偏差的修正
    判明偏差后,根据偏离角的大小、离台远近及侧风情况,选择适当的切入角切入五边向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空中领航学 下册(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