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飞行资料 >

时间:2011-09-21 14:48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准仪表离场图,熟悉离场的程序。
    2)非标准仪表离场
    在没有规定标准仪表离场程序的机场,飞机起飞后,应当根据机场使用细则中仪表飞行
的规定、地面和机载设备条件、起飞方向等确定离场路线和加入航线的方法。
    ①过台入航。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在机场爬高或导航设备差的机场使用。
    飞机向导航台方向起飞时,起飞后直接飞到导航台上空,并操纵飞机转向应飞航向,记
下入航时刻和高度;背导航台起飞时,起飞后,按管制员指令,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向航线方
向转弯、切入到航线反问延长线向电台飞行,按指定高度过台并操纵飞机转向应飞航向,记
下过台时的入航时刻和入航高度,如图5.147所示。
    ②旁切电台入航。这种方法适用机场净空条件较好,没有入航高度规定的情况。根据起
飞方向与航线方向夹角的大小,有两种情况。
    ·起飞方向与航线方向的夹角小于900时,采用450角切入法。起飞后,飞机上升至一
转弯高度记下入航时刻,向航线方向转弯,以450角切入航线,保持MH切飞行。根据无线
电领航设备的指示器判断飞机切到航线的瞬间,适当提前改出切入,操纵飞机对正应飞航向
背台飞行,如图5.148所示。
图5.147过台入航
图5.148旁切电台45 4入航
m时

    ·起飞方向与航线方向的夹角大于900时,采用300角切入法。起飞后,飞机上升至一
转弯高度时,向航线方向转弯,以300切入角切入航线,保持MH切飞行。根据无线电领航
设备的指示器判断切回航线的瞬间,适当提前改出切入,操纵飞机对正应飞航向背向飞行。
如图5.149所示。当方位指针在航向指标(或00位置)左右750时记下时刻、高度,该时刻
和高度就是入航时刻和入航高度。
图5.149旁切电台30。入航
5.9.2.2迷航后用向电台飞行复航
    迷航后,向电台飞行复航可以在任何飞行条件下采用,是在能直接判定飞机位置时最简
单、可靠的复航方法。实施时,必须仔细调谐电台和听清呼号,在飞向电台的过程中,应根
据飞机方位角,在地图上目测无线电方位线,并从迷航区域起推算飞过距离,用地图同地面
对照,力求在飞到电台以前就能复航;如果对迷航的区域不够明确,则可以在飞向电台的过
程中作900转弯,求出飞机到电台的距离,作概略定位;如果在飞到电台以前未能复航,则
需根据通过电台的时机来判定飞机位置。
    无线电领航空中实施中的其他方法与地标罗盘领航完全一样。  .
5.9.3实施空中领航实例
    本实例航线为新津导航台一绵阳导航台,遂宁导航台作为转弯点,飞行前领航准备各项
工作都已完成,所有数据如图5.146和表5.5所示。空中领航实施程序和方法。
    ①飞机10: 00开车,10: 10飞机向北起飞10:12直接过台加入航线,高度为700 m
(QNE),飞机保持2m/s上升率沿航线上升。
    领航工作步骤及讣算如下:
    ·记录开车时刻10: 00、起飞时刻10: 10、入航时刻10: 12和入航高度700 m(QNE),
填在记录表规定栏中。
    ·推算到简阳的预达时刻和预计航迹。飞机从700 m(QNE)保持2m/s上升至2 100 m
需多花3 min,所以预达简阳时刻为10:34,预计磁航迹为910,填入记录表。
    ·推算改平飞时刻。飞机上升的高度差为2 100- 700=1400 (m),2m/s的上升率上升,
计算出上升时间为700 s(11,40,,),因此飞机改平飞时刻是10: 23:40。
    ②飞机10: 23: 40改平飞,保持MH+960、BAS 170 km/h沿航线飞行,测出tH+50C。
    领航工作步骤及计算如下:
    ·记录平均磁航向和真空速。MH +960、TAS 192 km/h(因BAS,臼没有变化)。
    ·如果BAS、tH、FL发生改变,TAS则要进行计算。
    ③10:30飞机背台测得RB1810、MH960,作进入预定方位线和改航准备。
    领航工作步骤及计算如下:
    ·背台检查航迹的计算:记录测方位时刻,根据RB1810、MH960可算出DA-+lo、
MTK (QDR) -970、TKE - +60.
    225
    ·改航计算:可以计算出TKD - +40,ATK- +100、MH应860、MC新=870。
    ·进入预定方位线准备,当飞机保持MH 960进入预定方位线时,电台相对方位应该指
示2410。
    ·提前调谐侧方台,并听清呼号,观察无线电方位指示器的指示。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空中领航学 下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