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飞行资料 >

时间:2011-03-20 15:47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在航线带飞和初始航线运行期间,当副驾驶担任 PF时,一些用户考虑减少最大建议侧风值。
执行自动着陆的最大侧风是取证极限。
当 PF考虑到盛行的跑道条件和侧风分量不具备做安全着陆的条件时, PF应对 ATC给出的着陆跑道提出疑问。

偏流角修正法进近 侧滑进近
图 1 偏流角修正法进近与侧滑进近的对照

本要点着重于由空客建议的机翼水平 / 偏流角修正法进近技术 ,依据侧风分量,讨论相关的拉平和消除偏流角修正的技术。
侧风着陆
第 2页


空中客车工业公司
飞行运行支援


在建议机翼水平或稳定侧滑进近时,机身制造商考虑以下因素 :

.  飞机几何形状 (也就是, 防止尾撞,发动机短舱接触或翼尖接触的俯仰姿态和坡度角极限 );


.  副翼 (横侧) 和方向舵 (偏航) 效能; 和,

.  侧风分量 .


拉平技术
根据偏流角修正的要求,以机翼水平和修正的偏流角度接近拉平点 , 有三种拉平技术的可能 (根据跑道条件, 侧风分量和公司 SOPs标准操作程序 ):
.  在防止偏流斜向一侧的同时,采用迎来风的副翼和对侧的方向舵(交叉控制)将飞机对准跑道中心线;

.  执行部分偏流角修正消除 , 使用交叉技术以继续追踪跑道中心线 ; 或,

.  保持偏流修正角以做偏流修正,直到主起落架接地。


理解侧风着陆极限
以下飞行动态的讨论能增加对不同侧风着陆技术的理解 (也就是 , 最后进近 , 拉平和对准阶段 ):
侧风着陆能力 – 设计因素
图 2和图 3显示侧风着陆中涉及的极限 (对于给定的侧风分量 ).
掌握减少进近及着陆事故的方法
.  给定偏流修正角的坡度角或给定坡度角的偏流修正角 :
.  图表提供在稳定侧滑条件下,最后进近速度时(V APP ),为修正偏流和追踪跑道中心线所需的坡度角 / 偏流修正角的关系。
正的偏流修正角反应正常的偏流修正和侧滑条件(也就是 , 飞机迎向来风 ).
副的偏流修正角是由于过量的方向舵修正导致(也就是, 飞机背向来风的方向 ) 并要求一个大于欲想的坡度角来保持稳定的侧滑。
.  飞机几何形状限制 :

.  本限制反应在不招致擦尾或擦发动机短舱,襟翼或翼尖的情况下可获得的最大俯仰姿态和/或坡度角 (据实际情况 ).

.  副翼 /方向舵效能 : .本限制反应在侧风条件飞机保持一个稳定侧滑


图 2和图 3假设进近稳定并且在正常的高度和以正常的俯仰率拉平 .
或许并非所有类型和型号的飞机都有和颁布了这些数据, 但所有的飞机都服从这些数据反应的飞行动态的相同基本法则。
在大侧风时,通常不考虑几何限制,因为在任何飞机接地发生前已获得横侧和方向舵效能 .
这是假设在消除偏流修正角 /对准期间,无过量控制的情况下获得一个稳定的侧滑 (也就是 , 没有过量的方向舵和横侧的输入 )

侧风着陆
第 3页

空中客车工业公司掌握减少进近飞行运行支援及着陆事故的方法
偏流修正角(度)
偏流修正角(度)
16
14
12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12 -14
115
16
14
12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12 -14

偏流修正与坡度角对照
 -典型最大着陆重量 -着陆形态 -10kt侧风
俯仰姿态极限
 B
 横侧方向舵极限
 X
0 度坡度角 -
2 度
 A X 4 度
6 度
8 度
10度
12度
120  130 V APP 140  150  160 
指示空速(海里)
图 2 
偏流修正与坡度角对照
典型最大着陆重量 -着陆形态 -30kt侧风


俯仰姿态极限横侧方向舵极限
度坡度角
0 Degree -

2 Degree

4 Degree

6 Degree
度10 度12 度8 Degree
V APP

指示空速(海里)
图 3
侧风着陆
第 4页


空中客车工业公司
飞行运行支援

图 2显示在 10 kt稳定侧风的条件下 :
.  获得一个稳定侧滑着陆 (也就是 , 零度偏流修正角角)要求一个 3度的迎来风的坡度角 ( 在图表上标明的 A点); 或,

.  获得一个机翼水平接地 (也就是 , 不做偏流修正角消除) 仅要求接地时 4-度至 5-度的偏流修正角 (点 B ).


可安全地执行一个侧滑着陆 (也就是在保持相对于几何或横侧 /方向舵限制的大裕度的同时 ).
图 3显示在 30 kt稳定侧风分量的情况下 :
.  获得一个稳定的侧滑着陆 (也就是 , 零度的偏流修正角) 要求一个几乎 9-度的迎来风坡度角 , 将飞机更靠近横侧 /方向舵极限 ( 在图表上的点 A); 或,

.  获得一个机翼水平接地 (也就是 , 不做偏流修正角消除)将导致一个在接地时 13-度的偏流修正角 , 导致起落架损伤的潜在性 ( 点 B ).

30 kt侧风, 采取侧滑和偏流修正角的结合 (也就是 .,从点 A移至点 C ) 在消除起落架损伤风险的同时,恢复相对于几何和横侧 /方向舵极限的大裕度。这样就. 要求典型的 :

.  5 度偏流修正角 ; 和,

.  5 度坡度角 ,


对于受限于几何特征的飞机型号 , 增加最后进近速度 (也就是.,采取最后进近速度风的修正 , 即使在大侧风的情况下,因而从点 A移至点 D ) 从而增加有关几何极限的裕度。
掌握减少进近及着陆事故的方法
运行建议和操作技术
图 2和图 3显示:
.  在低侧风下 (典型为直到 15 kt至 20 kt侧风分量 ), 以下方式可实施一个安全的侧风着陆 (也就是 , 拉平和接地 ):
.  一个稳定的侧滑 (也就是 ., 无偏流修正角 ); 或,
.  机翼水平 , 在接地前不消除偏流修正角。
.  对更大的侧风 ( 典型高于 15 kt 至 20 kt 侧风分量 ),一个安全的侧风着陆要求 : . 偏流修正角进近 ;和, . 接地前部分偏流修正角消除 , 结合坡度角和偏流修正角 (采用交叉控制获得 ).对于大多空客飞机机型 , 这要求接地时用 :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在飞行操纵方面掌握减少进近及着陆事故的方法(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