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航空工业几乎是独霸蓝天,而波音则是蓝天星座,放射出耀人眼目的光芒。
欧洲人清楚,单凭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很难与美国的三大公司交手的,但是把欧洲各国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集中起来,就足以对波音公司构成威胁了。将五指握成拳,打出去才虎虎生威。在这种态势下,英、法、德、西班牙几国便联手组建了“空中客车工业集团”。
1972年 10月 28日,“空中客车工业集团”诞生了。这一天,一架 A—300涡轮喷气式客机发出了轰鸣,呼啸着直冲蓝天,它宣告了“空中客车”的正式起飞。
美国三大飞机工业公司一开始对此不以为然,它们认为这只不过是西欧又一次草率的投资行动,最后还是要遭到像“协和式”一样失败的下场。因为以往的事实已经证明,西欧那些飞机公司都不是它们的对手,已经在市场擂台赛中败下阵来。
但这一次“空中客车集团”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它们憋足了一口气要跟波音在蓝天决一雌雄。A—300一问世,便有惊人的业绩,它的机舱宽敞舒适,载客量多,耗油量只有波音同类飞机的 2/3。
然而世界各航空公司仍然对“空中客车”心存疑虑:它们担心万一飞机出了事故,“空中客车”付不出巨额的赔偿费。“空中客车”的推销人员不得不费尽口舌向客户们解释,公司是几个国家的联合体,有雄厚的财力资本,它们大可以放心下订单。
由于种种原因,“空中客车”的市场进展相当缓慢,在开始的 5年内只销售了 57架,仅占世界市场的 2%。
但“空中客车”励精图治,奋力进取,在美国的传统市场上打进了自己的楔子。公司的杰出推销人员贝尔那·拉弟埃,从 1975年受聘到 1979年,竟创纪录地推销出 230架飞机。被“空中客车”誉为“推销突击队员”。
拉弟埃被推荐到“空中客车”公司后的第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就是出使印度执行推销计划。接待拉弟埃的是印度航空公司主席拉尔少将。拉弟埃对他的谈判对手说的第一句话是:“正是因为你,使我有机会在我生日这一天又回到了我的出生地。”一句话就把两人的关系拉近了,拉尔少将一听就和他热乎起来了。
拉弟埃说,自己出生时候,父亲正是法国一家大公司驻印度的代表。他还掏出一张已经开始发黄的照片拿给将军看。那是拉弟埃 3岁时与印度人民崇敬的伟人圣雄甘地的合影,这是他随父母离开印度回欧洲途中恰好与“印度国父”同乘一条船而拍摄的。
印航的主席拉尔少将是第一次见到带着他所崇敬的圣雄甘地的照片前来推销飞机的人。这种推销是他不能回绝的。
当时,波音和麦道公司都有推销人员在印航推销飞机。拉弟埃却“后来者居上”,被拉尔少将奉若上宾,而波音和麦道的推销人员却被冷落在一边。自然,拉弟埃在印度的经历、珍贵的照片加上他非凡的公关口才,使“空中客车”获得了印航的订单。
在拉弟埃受聘的头 5年里,他推销的飞机竟占世界飞机销售市场的 1/4。
美国的传统飞机市场领地,就这样一架架一架架地被“空中客车”挤占了。1978年,空中客车的 A—300飞机的订单超过了 200架大关,形势咄咄逼人。
“空中客车“乘胜前进,又开始研制一种市场需要的较小型客机 A—310,这种客机载客量是 210名。波音看到“空中客车”的崛起,也不得不认真对付。它开始建造中距离的宽体客讥 767。波音 767和“空中客车”A—310完全是一场针锋相对的擂台赛。与此同时,波音还推出了更小型一些的 757。757和 767是一对空中姐妹,这对姐妹长袖善舞,引来了雪花般的订单。但是这些订单大多来自波音的传统客户。单单是 Delta航空公司就下了价值 30多亿美元的订单。
然而,757和 767这对空中姐妹却在欧洲市场遭到了冷遇。除了英国航空公司订购了一架之外,欧洲的其它航空公司都拒绝空中姐妹入场。它们把自己的市场舞台留给了自己的“空中客车”。
“空中客车”集团为了与波音等美国公司对抗,竟然发动了政府的力量,凡是订购“空中客车”的航空公司都可以得到欧洲各国政府的一笔低息贷款。连美国的东方航空公司都抵挡不住这种诱惑,也居然在 1978年订购了 23架A—300飞机。“空中客车”就这样顽强地挤进了美国的世袭领地。接着,巴西、南韩、巴基斯坦..一大批航空公司都被低息贷款所吸引,纷纷向“空中客车”下了订单。
在这种情态之下,美国政府也坐不住了,不得不出面干预。
1981年,美国与英、法、德等国政府达成了协议,规定了对飞机销售贷款的同一利率。但是,国际市场上同样是这样的,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空中客车”利用政府的财力作后盾,大幅度降低售价,跳过了利率协议的障碍。美国几家公司面对这种不公平竞争,真是义愤填膺,它们强烈指责欧洲各国政府以无需偿还的“贷款”形式为“空中客车”集团提供资金。美国的贸易代表克莱顿·尤特要求法、英、德等国就提供的资金问题加以澄清,并以违反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相要挟。但“空中客车”集团则指责美国飞机通过大量的国际订货接受政府的间接补贴。
这一场飞机贸易战,打得热火朝天,硝烟弥漫,甚至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这一场空中大战的输家,是麦道和洛克希德两家公司。1976年,世界飞机的订单份额大致是:波音占 34%,洛克希德占 34%,“空中客车”仅占 3%。而到了 1979年,“空中客车”就名列榜首,为 38%;波音屈居第二,为 37%,麦道只有 13%,洛克希德则落到了 12%。飞机订单的急剧减少,使麦道和洛克希德连年亏损,难以为继。1981年,洛克希德全线败退,不得不宣布退出商业飞机市场。
而到 1981年,“空中客车”已是节节胜利,捷报频传。世界上已有 58家航空公司拥有 A—300、A—310飞机,其中甚至包括了美国东方航空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空中客车”就这样在美国站住了脚。
这时,“空中客车”更加雄心勃勃,又开发出了 A—320新机型,这是世界上第一种飞行控制系统全部电脑化的飞机。它能确保匕机在茫茫云雾中飞行也不至于撞上山头。飞行时若遇到大气漩涡或是风暴的袭击,无论飞机受到多大震动,激光装置可以即刻测出飞机各部件的运动状态,从而自动调节飞机上的机翼,以缓解飞机遭受的冲击力。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
波音帝国风云录(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