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航空制造 >

时间:2011-04-25 08:28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这是一次危险的冲刺,在耶格尔的前面是死神一般恐怖的“音障”,耶格尔镇定自若地穿上抗荷服,这种笨重的服装像潜水服一样,一顶圆罩形的塑料头盔,上面连着氧气管、无线电耳机和送话器等。超音速飞机一秒钟要飞行 340米以上,以这样高的速度盘旋和俯冲,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飞行员可能会受到 18倍重力加速度的压力,这将会引起脑部失血、黑视、昏厥等生理变化。抗荷服可以自动充气,约束住飞行员的腹部和下肢,防止内脏器官变形。
一切准备妥当,B—29就将腹下的 X—1脱钩投射了出去。X—1飞机共装了 4台火箭发动机,只见它相继点火,使飞机挟着雷鸣电闪像箭一样向前冲去..
“M0.8,0.9,0.95..”
这时,飞机的速度已相当于每小时 1125公里,马上就要突破音障..火箭启动 1分 28秒后,马赫数计的指针稳稳地越过了 1.0,那格尔长长地
吐出了一口气,啊,飞机已达到了音速,最后又超过了音速..
这之后,那格尔又试飞了 40多次,并把飞行速度提高到音速的 1.5倍。X—1飞机成功地把人类带进了超音速飞行的时代。这架首次突破音障的 X—1型飞机至今仍然珍藏在美国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内。
但是,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客机,却不是美国制造的,而是前苏联的图—144。它的设计制造者是苏联的著名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
后来,英国和法国联合制造了协和式超音速喷气机,它的飞行速度是 2.2马赫。
当波音的超音速客机小组开始工作时,它已经落在苏、英、法的后面好几年了。
波音起步虽晚,但却想后发制人,它要制造一架比“图—144”和“协和式”载客更多、飞得更快的超音速喷气客机。
波音的超音速客机计划小组的办公室开始设在西雅图郊区的一家杂货店的楼上。这似乎是一个不祥之兆。好像他们不是研制超音速飞机,而是生产土杂货似的。人们也从一开始就对这一计划抱有疑虑,这为它日后的厄运埋下了伏笔。
后来,当超音速客机规划初具规模了,办公室才搬到了东马京路的研究发展中心,楼下就是 737的装配生产线。
超音速客机小组的一帮人对他们遭到的冷遇不以为然,他们自称是“孤独的人”。不管政府对这一计划的态度如何,不管公司对这一计划是否宠幸,也不管外界公众对这一计划如何说三道四,他们唯一的要义是研制出超音速客机来。为此他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计划小组的领头雁是彭尼尔和柯克,他们带领着近 60人的雁群。小组的目标是研制一架全钛金属的超音速喷气机,载客 250人,2.7马赫的速度,航程要达到 707的洲际航程,但使用的跑道不能比 707的更长,而且产生的噪音也要控制在各方面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计划容易实施难。工作小组不久就发现它制定的目标比登月还难。尤其是后两项,起落的跑道长度和噪音限制,这就像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一样。本身就是超音速飞行,速度快得惊人,声音响得吓人,现在却要把它们控制得像普通喷气机一样,这不是烈马套笼头吗?
要把噪音降低到普通喷气机的程度,那么超音速客机就要有普通喷气机的起飞和降落速度,小组准备采取活动机翼来解决这一难题。也就是说,超音速客机在起飞与降落时,机翼都是平直的,只有在空中作超音速飞行时,机翼才后掠成三角形。
彭尼尔认为活动机翼的想法不可行,提出了种种反对理由,柯克则认为应该从活动机翼上寻找突破口,否则就无法入手。两位领头雁意见不统一,下面的群雁就不知道跟着哪一只领头雁飞好,结果计划搁浅了,所有的群雁都栖息在图纸上。
梯·威尔逊亲自到超音速喷气机计划小组了解情况,当他得知小组的两位领头人因意见相左而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两道浓眉一下皱在一起,眼光里喷出火一般的烈焰,他决定给小组“动手术”。威尔逊把 C—5计划小组的威辛顿调到超音速客机小组以加强力量,而让彭尼尔挂起来当顾问。柯克的活动机翼研究继续进行。因为活动机翼一直是波音竞争这项计划的“杀手锏”,波音不能在这个方向上退后,只有义无反顾地向前推进。
当时洛克希德和道格拉斯的盟友北美飞机公司都主张设计活动的三角形机翼,但当它们发现收回机翼的装置竟达 4万磅重时,又踌躇不前了,这个超出的重量它们无法接受。它们宁可噪音大一些。噪音不影响飞机的性能,噪音只是对环境造成污染。波音的工作小组却对噪音问题看得很严重,因为美国的机场、美国的公众是不会接受噪音污染的喷气飞机的。它宁可自己解决收回机翼装置的超重问题,而决不放出噪音这只恶魔。
在飞机金属材料的选择上,波音超音速喷气机小组经过反复比较论证,决定选择钛金属。苏联的“图——144”和英法的“协和式”都是铝质材料,当飞机作超音速飞行时,机身与空气摩擦所产生的高温会对铝质表层造成损害。钛金属可以克服这一不足。波音的超音速风洞试验显示,飞机以 2.7马赫的速度飞行在机身产生的摩擦热量是钛金属所能忍受的最太极限,所以波音小组额定飞机速度为 2.7马赫。
“图—144”载客 121人,“协和式”载客 150人。波音的超音速飞机要后发制人,便计划载客 250人。
这样,波音的超音速飞机在诸项指标上都领先于“图—144”和“协和式”。
1968年 11月 31日,苏联的图—144首次试飞。两个月之后,法国的“协和号”试飞。而这个时候,波音的超音速喷气客机仅仅是一架用三合板制作的飞机模型。
波音还面临着与洛克希德的竞争。洛克希德决定安装三角机翼,而波音的是活动机翼。长空比翼,谁胜谁败几乎就取决于这机翼之上。双方都制作了小型样机,举办了展示会。洛克希德的展示会开得既隆重又热烈,就像好莱坞的首映式一般。
波音也不示弱,1966年 9月 29日,波音展示了它造价为 1100万美元的超音速小型原型机。到现场参观的有政府官员、各航空公司的高级主管和新闻记者。
当会场灯光由亮转暗,一束聚光灯投至机尾的“USA”字样上,播音器里传出了空中小姐甜美的噪音:“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这是波音的超音速客机!..”
观众一听,喝彩声和掌声骤然响起。这是一种祝福,一种祈愿,人们希望真正的波音超音速飞机早日问世。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波音帝国风云录(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