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航空制造 >

时间:2011-04-25 08:28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威尔斯是一位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人。他不会固执己见,更不会一成不变。他相信最出色的飞机是“改”出来的,哪怕七改八改,百遍千遍。他总希望能改出最先进、最完美、最出色的飞机来。
B—47后掠翼式轰炸机就是“改”出来的。最初的设计,B—47有 4个引擎,后来便改为 6个。因为当时使用的一家公司制造的 J—35型喷气引擎每台只有 4000磅的推动力,4台仅能产生 16000磅的推动力,这无法启动笨重的 B—47。
B—47后掠翼机型究竟经过多少次改动,恐怕参加设计制造的人自己也记不清了。
试飞 B—47是一种危险的工作。因为这种后掠机翼的未知因素实在太多了。许多试飞员都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去进行这种冒险的“赌博”。波音出重金给试飞员,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如此勇夫还是寥寥可数。
空军方面向波音推荐了一名勇敢的试飞员强斯顿。军方把强斯顿誉为飞行员中的飞行员,他试飞过空军的所有类型的飞机。甚至有人说,你若是把浴缸装了翅膀和引擎,他也能驾驶这浴缸飞起来。
一天,强斯顿试飞完毕,擦着头上的汗水走下飞机说:“太可怕了!太
可怕了!”梯·威尔逊走过去问他:“怎么回事儿?”“我在高马赫飞行时,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波,飞机几乎控制不住了..”威尔逊检查了机内自动记录的资料后说:“我没有看到什么高马赫失速
的迹象嘛。”“我的屁股感受到了,威尔逊,真他妈的危险呀!”威尔逊仍不相信,他爬上飞机掀开坐垫,把自动记录仪放在坐垫底下,
然后叮嘱说:“别担心,强斯顿,再飞一次试试!”强斯顿又驾机爬上了云头。这一次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强斯顿强烈地感受到了震波,而仪器却显示不出来。
后来翻阅了有关资料,上面有明确记载:后掠翼喷气机的机翼在接近高马赫时,高速的气流会产生震波,并会破坏机翼表层的附着物。而有材料说,如果在机翼上层装上“漩涡产生器”,即可以阻止气流产生震波。
所谓“漩涡产生器”,不过是在机翼表层安装一些小垂直片。工程师们在风洞试验中很顺利地找到了装设“漩涡产生器”的位置。他们在机翼上安装了一些小垂直片。
没有人告诉强斯顿作了一些什么改变,只是要他再试飞一次,而且要飞到 4万英尺高度,再向下俯冲。因为只有俯冲才能试验出“漩涡产生器”的防震波效果。
强斯顿不愧为一位勇敢的试飞员,他沉着地将飞机拉到了 4万英尺的高空。地面人员的心也被悬到了天空,成败在此一举,生死就在一瞬间。“4万英尺,我们开始俯冲了。”从无线电里传来了强斯顿沉着冷静的声音。地面人员的心一下子都冲到了噪子眼了。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漩
涡产生器产生不了效果,那就不是俯冲,而是俯栽了!飞机呼啸着直冲而下!35000英尺!20000英尺!10000英尺!人们屏住了呼吸。除了飞机的呼啸之外,世界寂静无声。“一切情况正常!”无线电里传来了强斯顿兴奋的声音。“太好了!太好了!”地面人员一颗颗悬着的心这时才稍稍地放松了。“我请求再爬高俯冲一次..”言毕,强斯顿又拉起了机头,向云端飞
去..试验结果相当令人满意。当强斯顿降落之后走下飞机,人们一下了涌了过去,连声赞道:“太棒了!强斯顿,太棒了!”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冒出来了。
后掠机翼产生的“飘摆”现象又摆到了工程师们面前。一位工程师经过精心研究,在零件库里找到了一个 B—29的尾舵,改装后安装在 B—47上,问题又迎刃而解了。
漩涡产生器和减偏器后来成为所有喷气飞机的必要装备。
波音的魏启塔厂一共生产了 1400架 B—47喷气轰炸机,然而这些飞机却从来没有机会投掷过一颗仇恨的炸弹。
另外,波音还按军方的要求,转让了 700架 B—47给道格拉斯和洛克希德两家公司制造。这不仅把原由自己赢得的利润转给了别人,更主要的是还把波音的后掠翼喷气机的技术也拱手交给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波音还是答应了。既然 B—47已经是一颗成熟的果实,那就让大家分享吧!
波音又把眼光盯准了下一个目标。
B—47问世不久,当时的美国战略空军司令寇尔提斯·勒梅将军就不满意了。他觉得 B—47还是小了一些。将军要求有一种体积更大、航程更远、飞得更快的战略轰炸机。
军令如山倒。
1948年 10月 21日,斯启勒接到军方的指令之后,立即电召威尔斯来代顿市的凡·克丽芙饭店碰头。威尔斯连夜赶到,与波音特别小组在一起共商大计,于是创造了波音史上的一个令人叫绝的传奇故事。
斯启勒到当地的一家模型店,买了一把雕刻刀、一些木料和几瓶粘胶,他们一起设计一架全新的后掠翼八引擎轰炸机。斯启勒勾画飞机模型,威尔斯雕刻机身并用铅笔尺子绘制外形图。特别小组的布鲁孟校。魏辛顿和卡尔森则核算飞机的重量、航程、大小等等。
一个周末之夜创造了一个奇迹。
他们雕刻的飞机模型以及图纸上的飞机外观,与波音后来实际生产的 B—52竟然一模一样,就像一个胎子里生出来的。
斯启勒毫不感到奇怪。他知道威尔斯不仅仅是一个出色的航空工程师,还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威尔斯后来创作了不少的油画、水彩画等艺术作品,画一架飞机对他来说不费吹灰之力。最根本的一条,是他画飞机就像中国的扬州一怪郑板桥画竹子,都是“胸有成竹”,自然便落笔生辉。
B—52重型远程轰炸机就这样首先从图纸与模型上诞生了。军方代表乐滋滋地把它带回了五角大楼。
B—52一开始试制,波音的精英们便被吸引过来了。参与设计的波音特别小组的卡尔森是一位忠厚的长者,像威尔斯一样德高望重。一天,卡尔森叫来一位年青人法兰克·维吉利亚,亲切他说:“法兰克,我想请你去为 B—52设计反电子装置,我想你是不会拒绝的..”
“不,”法兰克却真的拒绝了,“我怕处理不了那样复杂的问题,我想我该一步一步来..”
“你多大岁数了?”
“28了。”
“年轻人,那你还等什么,机会来敲门了,你就打开门来拥抱它吧!”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波音帝国风云录(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