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航空制造 >

时间:2011-04-25 08:28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香蕉飞机”一问世,便清香宜人,引起了各方面的胃口,市场前景非常诱人。大财团洛克菲勒和社邦看好“香蕉飞机”,马上斥资加盟这家初出茅庐的公司,后来就定名为比阿色基直升机公司。
比阿色基在公司的初创时期,境遇就像当年的威廉·波音一样,充满着艰难险阻,尝不尽的酸甜苦辣。当时直升机市场最强大的对手是贝尔公司和西可斯基公司。这两家公司都财大气粗,实力雄厚,就像两条大鲨鱼,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比阿色基苦心栽培的“香蕉飞机”弄不好就要给“大鲨鱼”吃了。
不妙的是,比阿色基后来与洛克菲勒和社邦意见不合,他受不了大老板的颐指气使,也不习惯于做唯唯喏喏的小媳妇,于是又走了当年威廉·波音的老路,摘掉了董事长的乌纱帽,断然地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不过他这次连公司的名字也没有保留住:么司换人易帜改名为维托飞机公司。
比阿色基苦心经营了 17年,最后落得个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辛勤栽培的“香蕉飞机”连香蕉树带果园一起划拨到了波音的名下。
波音就是看中了“香蕉飞机”。那香蕉把皮剥了,吃里面又香又甜又嫩又滑又白又雅的香蕉,那真是味美无比。尤其是维托公司还有两款最出色的产品:海上骑士 H—46和以印地安人部落命名的启路克 H一 47。这是比“香蕉飞机”更受欢迎的直升飞机。
然而,维托公司这张香蕉皮不是那么好剥的,弄不好连里面的香蕉都要剥烂了。换了公司的名字不等于就剥好了这张皮,里面牵着骨头连着筋的事儿多着呢!
大鱼吃小鱼,还要看怎么个吃法,吃得不对劲儿,小鱼的骨头能卡住你的咽喉,能刺破你的喉管,叫你吞不进去又吐不出来,卡死你、鲠死你、撑死你!
波音公司一开始,确实不知怎么个吃法。维托公司曾经像一根鱼刺一样卡在它的喉管里。波音派去的人和维托原有的人以及比阿色基创业之初的人互相之间都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吃了我。西雅图到费城相距2388英里,几乎是在北美大陆的两头,而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则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些贪心的北方佬,到我们这里抢金矿来了。”维托公司的人是这样怨恨波音来的人。
本来波音的西雅图厂和位于堪萨斯州的魏启塔厂就时有矛盾,现二再加上一个费城的维托厂,就更让人挠头了。如今波音公司是“三足鼎立”,哪一边不平衡,公司就要歪倒。
西雅图、魏启塔、费城,三个不同的地域三种不同的文化如今冲撞在一起。工人之间的派系冲突,工会与公司之间的利益斗争,三地工厂的待遇差别..到处都是滋滋冒烟的导火索,到处都是一触即发的大爆炸..
“火鸡事件”就是诸多的冲突焦点之一。
维托厂从比阿色基时代就有一个惯例,即每年的圣诞节给每个工人发一只火鸡。被波音购买兼并之后,它依然照老规距要给工人发火鸡。西雅图和魏启塔就不干了,都是波音公司的员工,凭什么给他们发火鸡而我们却没有。公司为了摆平,不向“三足鼎立”的任何一方倾斜,决定取消维托厂的火鸡礼物。
这一下火鸡就变成了导火索,维托厂上上下下群情激愤,怒不可遏。工人们说,怎么波音一接管,就把我们的圣诞礼物接管掉了。年年餐桌上都可以分享到公司的福利与喜悦,怎么今年却让我们喝西北风!工人们一策划,决定由工会出面,向地方法院提出起诉。
于是,为了一只火鸡,波音公司与维托厂的工会打起了官司。维托厂的工人为了火鸡而战斗,波音则为了公司的待遇一致而毫不退让。
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官司。
地方法院判决,火鸡不能作为圣诞节的法定待遇,驳回维托厂工会的上诉。波音公司表面上看是胜诉了,但它所付出的诉讼费用也许够送维托厂 10年的火鸡。
麻烦还不仅仅是出在“火鸡”上。
一次,维托厂又争取到空军的一份合约,即生产以救援任务为主的 107—Ⅱ型直升机。这是一份很有赚头的合约。但空军方面派人到维托厂一看,场地狭小,生产程序混乱,效率极差,他们摇了摇头就走了。不久,西可斯基公司抢到了这份合约,后来制造出了 HH—3型直升机,机身漆成草绿色,取了个名字叫做“快乐的绿巨人”。
维托厂的“火鸡”飞了,而且鸡飞蛋打,连赚钱的合约也飞了。
这段时间,波音公司确实像吃下了一块鱼骨头,卡在喉咙管里,吃又吃不进,吐又吐不出。
比尔·阿伦终于注意到了维托厂引起的麻烦。他知道公司的这一条腿不能断,维托厂只能上,不能下。鱼既然已经吃到嘴里了,就应该把它完全彻底地消化掉。
“桑云顿,你去费城吧!”阿伦选定了一位干将,让他去重整维托厂的旗鼓,“你去写一篇新的费城故事来!”
“什么时候去?”桑云顿问道。
“明天吧!”阿伦做事从不拖拉,他说干就干,而且维托厂已经拖拉不起了。
桑云顿是一位指到哪里打到哪里,打到哪里胜利到哪里的将才。他二话没说,马上回家整理行装,太太却不同意他去,说:“桑,你不去不行吗?”
“不行!”桑云顿斩钉截铁地回答。
“桑,维托厂的事是很难缠的!”太太又恋恋不舍地说,“这个家也不能没有你。”
“维托厂更需要我..”
“如果你跟董事长说你不去,他会怎样?”
“我根本不会向他提出这个问题。”
桑云顿毫不犹豫地出发了。
1962年 10月,桑云顿一进入维托厂就向全体员工声明:“我和诸位都没有任何亲疏关系,我给你们每一个人一个公平合理的机会,只要你们做好了自己的工作,这个机会就是属于你的..”
然而,并没有多少人热衷于桑云顿提供的“机会”。员工们依然故我,处于各种裂痕与纠葛之中。生产仍然停滞不前。桑云顿深深感到自己孤掌难呜。
桑云顿是开弓就没有回头箭的人,他决定对贫血的维托厂来一次大输血。经请示征得比尔·阿伦的同意,他调来了魏启塔的一位干将齐克·比兹,而且从西雅图和魏启塔调来了 300位一线骨干。这些力量一充实到维托厂,厂子的气色就大不一样了。
这时,美国深深地卷入了越南战争,在 10年印度支那丛林的战争沼泽之中,美国一共损失了 8000架飞机之多。因此,这期间对直升机的需求猛增,维托厂面临着强大的压力。军方一再表示,如果维托厂不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它的货单就交给西可斯基公司。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波音帝国风云录(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