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航空制造 >

时间:2011-04-25 08:28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布朗总监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宣布把南方的航线交给美国航空公司去经营,而中部的航线交给大陆运输航空公司(即 TAT)去经营。但 TAT并没有夜间的航行能力,按理是不具备签约资格的。布朗采取拉郎配的方法,要 TAT与西方空运公司合并,因为西方空运有相当强的夜间航行的能力。就这样,布朗将三条主要航线强行到位。
之后,布朗又把所有的具体航线公布,要各公司重新叫价,而底价之低,是所有航空公司都无法经营的。令人不解的是,后来并非叫价最低的公司得标。布朗把“绣球”抛给了他自己十分中意的某家航空公司。
3年之后,富兰克林·罗斯福出任总统。有位记者把布朗先生的“空邮丑闻”抖落出来了。参议院组成了调查委员会,在听证会上,布朗说他是依法行事,法律虽有最低价者得标的规定,但也有例外的条款,邮政总监有权使那些虽然出价较高但其它条件更好的公司得标。调查委员会支持布朗的供词。
另一位民主党参议员雨果·布拉克对布朗的证词非常不满。他进白宫向罗斯福总统告了一状,说那些经营邮政的航空公司都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经营权的,此风不刹不行。
罗斯福入主白宫的日子正是美国经济危机极为严重的时刻,然而,双腿瘫痪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总统却在就职演说中以乐观主义精神激起美同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念。他说:“我们唯一感到恐惧的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智的、没有根据的恐惧。”此后不久,他宣布了一系列的“新政”(NewDeal)。在航空邮政方面,罗斯福总统接受了新的邮政总监的意见,决定取消所有的邮航契约,邮航线路一律由陆军接管。这下一竹篙打翻了一船人,所有航空公司都翻身落水了。
然而,由总统签署并于 1934年 2月 9日生效的总统令,却给陆军飞行员带来了新的恐惧。寒冷的冬天,雨雪交加,朔风凛冽,飞行员们从未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中训练过,那些邮航路线又是他们极不熟悉的,飞机的种类又是五花八门:Pl2型战斗机、旧式侦察机,甚至还动用了 B—l0型轰炸机,好像飞机携带的不是邮件而是炸弹似的。结果仅仅在第一个星期,便空难叠出,坠毁了 8架飞机,死了五位驾驶员,重伤六位。后来又不断有飞机栽跟斗,驾驶员的噩耗一个接一个..
为此,全美的新闻界一片责难之声。
最后,罗斯福总统宣布收回由陆军接管的成命,决定在新的规约条件下,再把邮航还给私人经营。但这一决定并没有给联合航空公司和波音公司带来好运,相反地又给他们以沉重的一击。
新规定是由民主党参议员雨果·布拉克起草的,名称是“1934年空邮法案”。其中许多条款都是对联合航空和波音的致命打击。比如法案中规定:飞机及飞机引擎的制造商不能与航空公司有任何联系。这等于给了联合航空运输企业公司一记重拳,打在了它的鼻梁骨上,打得它头昏眼花。法案又明确规定,凡参加了上次布朗先生的“鸿门宴”的公司,均不得参加邮航航线的投标。这样就堵死了联合航空、波音公司及其同类的一大批公司的路。这个法案一旦实施起来,将会损害美国的航空工业。
董事长斐文·强森在“布拉克法案”的沉重打击下,在波音公司再也干不下去了,他怒火中烧,一气之下,甩手不干,离开了波音公司,跑到加拿大去帮助加拿大政府创建了加拿大航空公司。
联合航空运输公司顷刻间便成了一堆废墟。
波音公司也被迫从联合航空运输公司的废墟中爬出来,又成了一家独立经营的公司。
危及全国的经济低迷加上布拉克法案这一记重拳,波音公司一下子便从鼎盛期滑入了低谷。迫于无奈,波音公司在西雅图的工厂掀起了一股解雇潮。1700多位工人猛然间减少到不足 700人。这 700人还难以为继。雇员们想出了一个“半工半薪”的自救办法。一半人在工厂上班,一半人在家休息,两星期轮换一次,每个人只拿以往的一半薪金。只有靠这种办法才稍稍为公司保存了一点点实力。
工程师们同样面临着减人、减薪的残酷现实。90位工程师中,有 20多位没有结婚的被迫离开公司去“休假”。在职的则每人都减少部分薪金。尽管大量减员减薪,公司到年底仍有 267000美元的赤字。
波音公司处在一种不景气的恐慌之中。
威廉·波音先生本人则被这一记重拳打得晕头转向。他和云切勒先生所亲手缔造的航空帝国被布拉克法案打得粉碎。美梦破灭了。波音先生的心也破碎了。他奉命去参加布拉克委员会的听证会,越听越惶惑,越听越茫然,那些所谓证人证言,似乎都与他毫不相干。布朗先生的“空邮丑闻”与波音先生没有关系,而布拉克法案又直冲波音公司而来,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波音先生学的是机械,搞的是技术与实业,对政治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他讨厌政治游戏,更憎恨别人把他当做游戏的皮球来踢。他戴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镜片外是一片含混不清的景象,他心里一片愁云迷雾。
作为董事会的主席,波音更多的是在幕后操作而不是在前台指挥。他对公司的事务管得并不是太具体。他已经操劳了 18年,生命已度过了半个多世纪,财富对他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他喜欢无拘无束地过一过自由自在的潇洒日子。或者驾机翱翔蓝天,或者驾着快艇在碧波上冲浪,或者玩玩桥牌,或者打打桌球..这是一种多么悠然自得的生活啊!
波音先生早就宣布过,他到了 50岁就退休,但公司的拓展一再推迟了他退休的时间。他觉得现在时机到了。
就在这个难忘的 1934年,波音获得了一枚格金汉奖章。这是航空界的最高成就奖。波音先生是第六位受此殊荣的人。但这枚闪光的奖章来得太迟了,它已经激励不起波音先生再攀高峰的雄心。就像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威廉·波音先生在经过一番大风大浪中的搏斗与撕杀之后,现在需要一湾宁静的水域,一片安逸的晚霞,他实在太累了,应该休憩了。
威廉·波音先生决定脱离他一手创建的公司。他几乎割断了与波音公司的一切联系,公司的股票都抛售一空。他要做一个自自在在的人。公司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而他本人却不再是公司的人,这更给威廉·波音先生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从 1934年开始,威廉·波音先生就像一位平常人一样过起了舒适、安逸的隐居生活。说他是功成身退也罢,说他是激流勇退也罢,波音先生就这样把自己交给了历史,而把波音公司交给了未来。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波音帝国风云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