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航空制造 >

时间:2011-04-25 08:28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步。707的操作像驾驶一辆没有方向盘的大卡车,又重又笨。波音飞机的家族系列,就是这样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推进。1960年 2月,一切都安妥之后,史达培拿着 727计划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董事会议室。
这下董事会真的开绿灯了,他们拨出 1.3亿美元,直接让 727投入生产。就是说已经不需要再做原型机了,直接生产客户用机。但是——董事会又来了一个“但是”——史达培必须在这年的 12月底以前拿到 100架 727的订单。
100架订单!这又让史达培挠头了。“杠子头”又以不折不挠的毅力开始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他拿着 727图纸奔波于各个航空公司之间。联合航空的人说:“史达培,如果你把飞机印上道格拉斯的名字,我们
就会考虑..”西方航空的人说:“我们一向不信任没有四台引擎的飞机..”西方航空的人更是冷言冷语地说:“三台引擎的飞机是飞不起来的,你
们别再把死马当作活马卖了。你看你们的 727,像什么玩意儿..”在各种误解、嘲讽、奚落之中,史达培毫不气馁,他就不信自己这根“杠
子头”撬不开航空公司的大门。史达培就像一位出色的推销员,一家一家地去敲门,去游说、去宣传..甚至连比尔·阿伦也亲自出动了,他找到美国航空的主管,主管先生说:
“阿伦先生,我们喜欢艾纳克屈,已经订货了..”“727的性能比艾纳克屈更好,”阿伦说:“你们不买会后悔的,希望你们重新考虑一下..”随后,阿伦又去游说联合航空。联合航空和波音有过渊源关系,它知道波音的技术实力,自然也好说话一些。
经过阿伦、史达培和整个公司的全方位努力,到了年底,波音接到了东方航空的 40架订单,联合航空的 40架订单。另外联合航空再加 20架的意向订单。
“行了!”比尔·阿伦在董事长会议上拍板定音,“所有订单已经够 100
架,727开始投入生产吧!”波音 727的绿灯终于真正亮起来了。1963年 2月 9日,波音 727东方一号在云顿机场起飞了。试飞员飞过
之后,无不赞不绝口,尤其是控制系统,轻松得像开一辆小轿车。“太棒了!史达培先生。”一位试飞员伸出大拇指对史达培说:”我要
告诉道格拉斯、洛克希德,他们以后的飞机也应该像 727一样..”“杠子头”咧着嘴开心地笑了。“你先别夸赞,控制系统还有一点小秘密..”史达培对一位试飞员说。“什么秘密?”试飞员问。“到了天上有人会告诉你。”史达培故弄玄虚地卖了一个小关子。727飞上了蓝天,波音的随机人员告诉试飞员,727有两套油压系统,
一套主用,二套备用。试飞员故意出难题说:“如果两套都坏了怎么办?”“一般不会的。”随机人员笑笑说。“我不说一般,就说特殊,万一都坏了,飞机是不是就无法控制..”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还有一套手动的备用控制系统。”随机人员自信地说,“这是我们 727的绝活..”
“可以试一试吗?”
“请便吧!”
试飞员关掉了主油压控制系统,又关掉了备用的,然后操纵起手动的控制系统,飞机照样飞得平平稳稳。
“太棒了!太棒了!”试飞员连连喝彩。
727的试飞确实相当成功,比原来预料的还要好,它比原定的牵引力低了 10%,时速却快了 15英里,耗油量反而少了 33%,载重量则增加了 10%..
不用说,波音 727的品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推销,每一位试飞员都在为它作广告,各个航空公司也一起为它叫好。
比尔·阿伦再也坐不住了。他亲自出马,旋风般地访问了 26个国家、44个城市。他到了欧洲、南非、中东、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所到之处,都刮起了一股波音 727的旋风。
在阿伦身后,727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澳洲空运、全日航空、沙特阿拉伯航空、德航、法航,还有美国的美国航空、国家航空、世界航空、西北航空..各家航空公司都一致看好 727,纷纷订购。波音 727一时成为蓝天上的热门货、抢手货。原来市场的预测是销售 300架,谁知截止到 1984年竟一共销售了 1831架。
可以说,正如史达培所期待的那样,727成了扛起困境中的波音公司的一个有力的支点。它撑起了波音 60年代的希望。
亚洲著名经济杂志《远东经济评论》于 1995年评选在亚洲占领先地位的 200家公司,音公司位居第 10名。
波音公司预测,未来 20年的世界交通运输量将增长 25%,而中国境内的飞机乘客人数则将增长 7倍。
第十三章取消火鸡费城新生直升机
1960年,波音公司吃掉了位于费城的维托飞机公司,并取消了该公司的圣诞礼物——火鸡,从而引发了一场官司..
桑云顿奉命整顿维托厂,终于使该公司与波音融为一体。随后生产出了保持 30年名牌声誉的启路克“海上骑士”直升机..
后来,波音又与贝尔公司合作,生产出了垂直起落的新型飞机——鱼鹰号,并获得柯立尔金像奖..
1994年,波音公司交付的每 7架飞机中,就有一架是交到中国的。
市场经济的一个铁的规则就是优胜劣汰。
它就像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强者生存,弱者消亡。工业托拉斯的形成,就是企业兼并的结果,就是大鱼吃小鱼的结果。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资本积累的普遍规律。
波音公司这条大鱼,也吃掉了不少小鱼。
1960年,波音吃掉了费城的一家直升机制造公司——维托飞机公司。
波音花费的代价是 360万美金,外加以一对二的比例用波音的股票换购维托公司的股票。
维托的创始人是法兰克·比阿色基。他是一位波兰移民的儿子,父亲是做裁缝裁剪衣服的。比阿色基十几岁就迷上了飞机,1940年毕业于纽约大学的航空机械系,就干起裁剪飞机的活儿来了。1943年,他和朋友一起造出了一架小型直升飞机。当他驾驶着这架小飞机盘旋在蓝天时,俨然如一位上帝的使者,欣欣然地俯视着地上人们钦羡的仰视目光。他比威廉·波音先生制造出第一架水上飞机时神气多了。
随后,比阿色基就成立了一家直升机公司,他看准了军方对直升机的需求,不久就为军方生产出了双螺旋翼直升机 PV—3,这种飞机模样有些特殊,它机身头尾两端各安装了一台旋转的扇叶,机尾翘起来,扇叶高一层,这样两头的扇叶旋转时就不会碰撞。因为机尾翘起来别有风味,像一只香蕉,所以比阿色基给它起了个外号叫“香蕉飞机”。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波音帝国风云录(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