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这自然是一个笑话,然而这是一个波音创造了神话之后的笑话。这是波音多如牛毛的传奇故事中的一个。
那些意外事故没有损害波音,相反倒为波音扬了名。在航空界,人们不能不对波音的飞机刮目相看。
当然,波音 707在其它方面也曾遇到一系列的麻烦。比如耗油量大,一架波音 707在起飞时 3分钟之内耗费的油量足够美国航空界著名人物林白的圣路易士精神号飞机使用 33小时。
噪音问题也是波音 707面临的难题。一些机场附近的居民们挂出了横幅标语,上面写着:“喷气飞机请离开这里!”因为居民的抵制,全美当时只有少数机场向喷气机开放。
一些不负责的传言也扰乱了人心。例如说“空中小姐”在喷气机上服务会引起月经不调、静脉曲张甚至不孕症,等等,其实完全是无稽之谈。在 1991年发生的海湾战争中,因为英国航空公司的许多条中东航线暂停飞行,许多空中小姐不得不待在家里,与丈夫频频欢爱,结果该航空公司有 200多名空中小姐一起怀孕,先后生下了一大批可爱的小宝贝。这些空姐全都是在喷气飞机上服务。当时的那些谣言只能说明旧式的螺旋桨飞机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而极力与喷气飞机抗争。
更为耸人听闻的是,一些旧式飞机的代言人在报上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认为喷气飞机飞得高飞得快,因而事故率也比老式飞机多。他们根据喷气飞机试制初期的事故率妄加推断,预言到本世纪末每年会有一万次喷气机坠毁的事故发生。这一下搞得人心惶惶。
但铁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那些迷惑人心的谎言。据科学统计,在喷气飞机进入航空营运的头两年,出事率是每 15万次飞行才有一次意外事故。而到了 1975年,统计数字显示,出事率是每 250万次飞行,才发生一次意外事故。喷气飞机的安全飞行,不仅仅是“万无一失”这个成语所能形容的了。
不管是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还是有那样这样的麻烦,喷气飞机一问世,就占领了航空的历史舞台。它一开始就成为各航空公司的摇钱树。波音公司更是树大招风。当时一架 707的售价是 500万美元,而一架 707一年的营业额达到 800万美元。如此滚滚而来的财源,怎不使波音公司有八面来风、有百鸟朝凤呢!
波音 707一时真的成了天空上的凤凰。
据统计,1957年秋天,波音 707的订单是 145架,而道格拉斯 DC—8的订单是 124架。这就是说,波音一涉足民用航空领域,就击败了民航业的老霸主道格拉斯。
波音更其辉煌的一笔是 707被选作为“空军一号”,即美国总统的座机。
在此之前,罗斯福总统的座机是道格拉斯的 DC—4型机;杜鲁门总统的座机是道格拉斯的 DC—6型机;随后的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座机是“星座机”。而这还是一架螺旋桨飞机。国务卿杜勒斯认为总统坐螺旋浆飞机有失体面,出席国际会议也有失国家尊严,他建议总统改用喷气式飞机。
1959年 5月 12日,一架波音 707—320型机被改装为“空军一号”总统专用飞机。机长是三军空运特勤组退休的阿伯塔斯中校。他也是波音 707航空学校毕业的高材生。
空军方面挑选波音 707作为总统座机,根本原因就是波音 707的质量优良,坚固无比,在喷气机中口碑最佳。可以说,这是一次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行为的选择。
这一选择对波音来说既具有荣誉性、象征性的意义,又具有开拓性、历史性的意义。
在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美国总统选中了波音 707,而是历史选中了波音 707。
从 707开始,波音全方位地迈上了新的历史进程。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备件中心之一,位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波音公司中国备件服务中心于 1994年 12月 1日投入使用。
波音民用飞机集团高级副总裁托马斯·史克说:“我们正在采取措施支持中国提高航空公司的效率和安全性,而这个备件中心是我们多项举措中最新的一项。”
第十一章国会听证责任尽在义勇兵
在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上,比尔·阿伦慷慨陈词:你们别总是想波音是否赚了太多的钱,你们首先要想想波音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波音在美国的空中防卫计划上有一个三级跳:地对空无人驾驶飞机,波马克飞弹,义勇兵飞弹..
总部位于云南昆明的中国云南航空公司,于 1995年宣布订购 3架波音767—300。这次订单及意向订单总值约 6亿美元。
图为中国云南航空公司订购波音 767—300的签约仪式。
长期以来,波音公司都是脚踏两条船。一条是军用飞机,一条是民用飞机。后来两条船分别发展成了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和波音防卫及空间集团。
两条船显然比一条船要好。一条船发生危机了就跳上另一条船,这样就不至于因为一条船的危机而搁浅,公司便一直在航行之中。有时候两条船都吃水很深,公司就加大引擎,全速前进,两条船比翼齐飞,大大地加快了公司的发展速度。
实际上,这也是时势造成的,是一种无可选择的选择。
说通俗明白一点儿:波音公司的财务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波音公司首先是在军用飞机上大显身手的。它的经济活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仰赖于军方的订单。
1956年 2月,美国国会委员会举行听证会,调查波音公司在军方的合约中是否赚取了太高的利润。波音的财务主管斯肯恩代表波音出席了听证会。比尔·阿伦则出席旁听。
22年前,正是类似的听证会,导致了波音的创办人威廉·波音先生愤而离开了公司,并割断了与公司的一切官方联系。
没想到,历史竟如此惊人地相似。波音又像一位被告似地被拉到了听证会上。
斯肯恩对波音的财务情况了如指掌,他向委员们详细报告了波音的财务账目,并着重指出公司为 B—47、B—52投入了巨额的研制经费。所有的财务情况都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斯肯恩报告完毕,听证会的主席请求董事长比尔·阿伦补充说明。
这位律师出身的董事长没有带任何纸条上台,凭着他对美国法律条文的熟悉,对波音公司情况的熟悉,再加上三寸不烂之舌,在 20分钟之内,就使与会的委员们折服了。
比尔·阿伦长得人高马大,光亮的额头向脑顶心秃去,所剩不多的头发稀疏地向后脑勺梳去,一双大眼睛闪动着智慧,两道浓眉透出一股威严。岁月在他高高的鼻梁两侧划下了两道深深的“八”字纹,紧抿的嘴角蕴含着一种豪迈之气。他一登台,扫视了一下正襟危坐的委员们,便口若悬河地娓娓道来。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
波音帝国风云录(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