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航空制造 >

时间:2011-04-25 08:28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比尔·阿伦长着一只典型的美国大鼻子,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额头光洁而充满着智慧,那张嘴巴极善于雄辩,一张口便滔滔不绝,洋洋万言。在国会举行的听证会上,那张嘴巴曾使议员们对波音产生了一种格外的尊重。律师的职业功夫使他为捍卫波音的利益而普遍赢得了员工们的信赖。
阿伦看起来很随和、很平易近人,但实际上他是柔中有刚,棉里藏针。他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他决不是仅仅做记录员,他是一个很有主见敢于拍板的人。
波音公司总部办公楼设在西雅图的南边,有人觉得这不够体面。波音既然使西雅图扬了名,它似乎就应该在市中心有一座摩天大楼。有许多人提出了这种给波音争脸面的建议,但阿伦不以为然。他觉得公司的形象在于产品本身,而不在于是否在市中心拥有办公大楼。他坚持将波音的大本营设在西雅图一隅。
阿伦一接任董事长,军方就取消了 B—17、B—29的订单,波音必须大量裁员才得以维持生存,这就像战争一结束军队减员而要使大批军人转业一样。为了公司的生存,阿伦必须狠狠地大切一刀。西雅图的生产厂一刀切下去,将 35000人切至 6000人,把大头切掉了只剩下零头。魏启塔生产厂切得更狠,16000人切得只剩下 1500人。
这一刀切下去,切得许多员工嗷嗷叫。就在这段时间,波音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罢工。波音在 1936年首次组织了工会,名字叫做“国际技术工人协会第 751分会”。这个工会组织长期以来有效地协调了与公司的关系。工会形成了波音的“团队精神”。一种经典的说法是:“在经济如云霄飞车似地起飞情况之下,道德精神之所以能够坚而不坠,甚至历久而弥新,我们唯有将之归于神奇、强而有力的‘团体精神’。”这个“团队精神”也是波音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波音每有新式飞机出厂,上至董事长经理,下至工程师工人,都会蜂拥而来,在飞机旁用激动的泪水给飞机洗礼,欢送飞机出厂。因为每一架飞机都是大家的创作,是众人心血与汗水的结晶。
波音以前也曾解雇过工人,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动作。因为波音自己处于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它没有什么铁饭碗可端。但波音解雇工人一直处理得比较稳妥,比如已婚雇员和未婚雇员就不一样,要切先切未婚者,等等。
而战后的这一刀切得太狠了,切了大头留小头,这就难免伤筋动骨。结果导致了波音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工潮,罢工持续了 140天,最后工会与公司两败俱伤,没有一方取得胜利。
不管怎样,比尔·阿伦还是驾着波音这架在暴风雨中颠颠簸簸的飞机飞出了狂风暴雨,飞到了朗朗晴空之下。他大力主持发展民用客机,不久便推出了 377型超高空客机。
波音 377型超高空客机的着眼点就是旅客。一切为了旅客,一切服务于旅客,旅客就是飞机的上帝,飞机就是上帝的天堂。在 377客机的主舱可容纳 100位旅客,每张座椅都可以后靠斜卧。一层甲板上设有鸡尾酒廊,通向上层甲板有螺旋楼梯。此外还在飞机尾部专门设制了一间“蜜月新房”。整架飞机豪华、宽敞、舒适。飞机的速度在当时同类飞机中首屈一指,比道格拉斯的 DC—6型机每小时快 20英里。
但是 377客机的定价也非同凡响,卖到了 175万美元一架,这在当时也是顶破了天的。因此在销售上遇到了困难,甚至可以说遭到了失败。波音为了促销 377客机,专门成立了一个销售部门。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是波音 377客机的第一家客户。该公司雇用了航线经过地区的年轻姑娘作为“空中小姐”随机服务,其中有阿拉斯加、夏威夷、日本、台湾、韩国、香港、菲律宾的少女。她们都穿着本民族的服装,在蓝天上争奇斗艳。
为了给首架波音 377客机洗礼,西北航空公司把七大洋的海水装在一个瓶子里,交给比尔·阿伦的太太马爱菲。这位喜欢社交,喜欢在家里举行舞会、宴会以款待航空界名流的董事长太太,对于波音 377客机的问世同样激动不已。她花了足足两个星期来准备洗礼时的讲稿,最后赢得了各方宾客的一致喝彩。
经受了七大洋海水洗礼的波音 377超高空客机,伸展着和平之翼,作为各国人民的和平使者飞翔在七大洋的蔚蓝天空上..
第七章俊杰竞秀后掠机翼划碧空
波音拥有一大批航空工业技术的俊杰之才,像乔治·斯启勒、艾迪·威尔斯、梯·威尔逊、乔治·马丁..等等。他们个个抱荆山之玉,人人怀灵蛇之珠..他们的座右铭是:你要不想落后,就一定要勤奋。
战后波音获得了德国人的后掠机翼的风洞试验资料,马上用于喷气轰炸机 B—47上。
试飞员强斯顿冒着生命危险在蓝天拼搏,他首先试飞 B—47,从 4万英尺的高空向下俯冲..
B—52更是波音的传世杰作..
在美国《财富》杂志主办的最受尊崇公司排名榜中,波音公司 1994年排在第 18位,1995年排在第 13位。
该项排名榜是根据 8项标准评选的:管理素质、产品或服务素质、创新精神、长期投资价值、财务状况、吸引力、栽培或挽留人才的能力、对社会及环境的责任感及能否有效运用公司财产。
波音拥有一大批航空工业技术的俊杰之才。像乔治·斯启勒、艾迪·威尔斯、梯·威尔逊、乔治·马丁..等等,这些人可谓个个抱荆山之玉,人人怀灵蛇之珠。正是像他们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俊杰之才的心血和智慧,才使得波音的飞机日新月异地改变着面貌。
这批俊杰之才秉承了当年创业的波音先生的拓荒精神,他们的目标也永远是下一个,下一个,还是下一个..
自从飞机问世以来,人们就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提高飞机的飞行速度。在浩瀚的蓝天上竞技,速度就是力量,速度就是胜利。速度一直是飞机竞争的动力。
提高速度主要是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是改进引擎,增大它的功率;二是改善飞机的外形,尽可能地减少空气阻力。前者的发展是由活塞式汽缸改为喷气式。后者首先是由双翼机改为单翼机,单翼机又发展为后掠机翼、变后掠翼..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后掠翼能作高速飞行的人是德国的空气动力学专家阿道夫·比斯曼。二次大战后,比斯曼在英国拘留 9个月后被送到美国,作为高级科学家在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工作。他提出的后掠机翼能适应高速飞行的理论要比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琼斯早 10年之久。
波音最早把后掠机翼式的飞机研制提上了自己的议事日程。那一批俊杰之才成功地研制出了后掠机翼式的飞机:B—47。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波音帝国风云录(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