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时间:2010-06-11 16:50来源:CAAC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25.499 前轮侧偏
(a) 假定飞机重心处的垂直载荷系数为1.0,前轮接地点处的侧向分力等于该处
地面垂直反作用力的80%。
(b) 假定在使用一侧主起落架刹车而产生的载荷情况下飞机处于静态平衡,前起落
架及其连接结构和重心以前的机身结构,必须按下列载荷设计:
(1) 飞机重心处的垂直载荷系数为1.0;
(2) 飞机重心处向前作用的载荷为一侧主起落架上垂直载荷的80%;
(3) 作用于前起落架接地点处的侧向载荷和垂直载荷是为保持静态平衡所需的载荷;
(4) 飞机重心处的侧向载荷系数为零。
(c) 如果本条(b)规定的载荷导致前起落架的侧向载荷超过前起落架垂直载荷的
80%,则可以把设计前起落架的侧向载荷限制为垂直载荷的80%,而未被平衡的侧偏力
矩假定由飞机的惯性力所平衡。
(d) 除前起落架及其连接结构和前机身结构以外的其它结构,受载情况即为本条(b)
规定的情况,但作如下补充:
(1) 如果在每一很可能的受载情况下,有效阻力载荷均不能达到垂直反作用力的8
0%,则可取用较低的阻力载荷;
(2) 重心处向前作用的载荷,不必超过按§25.493(b)规定的作用于一个
主起落架上的最大阻力载荷。
(e) 在设计前起落架及其连接结构和前机身结构时,必须考虑正常满操纵扭矩和等
于前起落架最大静态反作用力的垂直力的组合作用,此时,取飞机设计机坪重量,前起落架
处于任一转向操纵位置。
§25.503 回转
(a) 假定飞机绕一侧主起落架回转,且该侧的刹车刹住。限制垂直载荷系数必须为
1.0,摩擦系数为0.8。
(b) 假定按附录A图8飞机处于静态平衡,而载荷作用在轮胎接地点上。
§25.507 倒行刹车
(a) 飞机必须处于三点静止地面姿态。与地面平行的向前水平反作用力必须施加在
每个带刹车机轮的接地点上。此限制载荷必须等于每一机轮垂直载荷的55%,或等于由
1.2倍名义最大刹车扭矩产生的载荷。两者中取小值。
(b) 对于前轮式飞机,俯仰力矩必须由角惯性力平衡。
(c) 对于尾轮式飞机,地面反作用力的合力必须通过飞机重心。
§25.509 牵引载荷
(a) 本条(d)规定的牵引载荷必须分别考虑。这些载荷必须施加于牵引接头上,
且平行于地面。此外,采用下列规定:
(1) 作用于重心处的垂直载荷系数必须等于1.0;
(2) 减震支柱和轮胎必须处于其静态位置;
(3) WT 为设计机坪重量,牵引载荷FTOW 取下列数值:
(i) 0.3WTg(牛顿),对WT 小于13,600公斤的飞机;
(ii) 〔(6WT +204,100)/70〕×g(牛顿),对WT 在13,60
0公斤到45,400公斤的飞机;
(iii) 0.15WTg(牛顿),对WT 超过45,400公斤的飞机;
公制:
(i) 0.3WT (公斤),对WT 小于13,600公斤的飞机;
(ii) (6WT +204,100)/70(公斤),对WT 在13,600公斤到
45,400公斤的飞机;
(iii) 0.15WT (公斤),对WT 超过45,400公斤的飞机;
英制:
(i) 0.3WT (磅),对WT 小于30,000磅的飞机;
(ii) (6WT +450,000)/70(磅),对WT 在30,000磅到10
0,000磅的飞机;
(iii) 0.15WT (磅),对WT 超过100,000磅的飞机;
(b) 对于牵引点不在起落架上但靠近飞机对称平面的情况,采用为辅助起落架规定
的阻力和侧向牵引载荷分量。对于牵引点位于主起落架外测的情况,采用为主起落架规定的
阻力和侧向牵引载荷分量,在不能达到规定的旋转角时,必须采用可能达到的最大旋转角。
(c) 本条(d)规定的牵引载荷必须受到如下的反作用:
(1) 在主起落架上的牵引载荷的侧向分量,必须受到侧向力反作用,该侧向力作用
于承受此载荷的机轮的静地面线上:
(2) 在辅助起落架上的牵引载荷以及在主起落架上的牵引载荷的阻力方向分量,必
须受到下述载荷的反作用:
(i) 在承受牵引载荷的机轮轴线上,必须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其最大值等于垂直反
作用力。为达到平衡,必须施加足够的飞机惯性力;
(ii) 所有载荷必须由飞机惯性力相平衡。
(d) 规定的牵引载荷如下:
----------------------------
| | 载 荷
| |---------------------
牵引点|位置| | |
| | |序|
| | 数 值 | | 方 向
| | |号|
---|--|---------------------
| | |1|向前,平行于阻力轴
| | |-|-----------
主起 | |每个主 |2|向前,与阻力轴成30°
| |起落架 |-|-----------
落架 | |0.75FTOW |3|向后,平行于阻力轴
| | |-|-----------
| | |4|向后,与阻力轴成30°
--------------
----------------------------
| | |5 |向前
|转向前 | |--|---------
| | |6 |向后
|----|1.0FTOW |--|---------
| | |7 |向前
|转向后 | |--|---------
辅助 | | |8 |向后
|----|------|--|---------
起落架| | |9 |向前,在机轮平面内
|从前面 | |--|---------
|转45°| |10|向后,在机轮平面内
|----|0.5FTOW |--|---------
|从后面 | |11|向前,在机轮平面内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R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