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图4 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高度
从图4 可以看出,我国鸟击多发生在100 米以上的中高度空间。根据国际民
航组织的统计数据,鸟击大多发生在100 英尺(39.4 米)以下。这种鸟击发生的
飞行高度的差异是由于2002 年国内鸟击多发生在鸟类迁徙季节,而中高度层正
是迁徙鸟飞行的高度层。
这一特点一方面说明低空和地面机场责任区范围内的鸟击防范工作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发生在机场责任范围内的鸟击较少(在全部94 起鸟击事件中仅占
3 起);另一方面,鸟击多发生在中高度层的趋势也对鸟击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
挑战,说明鸟击防范工作应当由机场、航空公司和空管部门共同协作完成:
一是继续加强低空和地面机场责任区范围内的鸟击防范工作;二是开展机场
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研究和治理工作,使得迁徙鸟的迁徙路线远离机场;三是航
空公司和空管部门应加强配合,在制订飞行计划的时候充分考虑迁徙鸟的飞行特
点,采取主动措施减少鸟击的概率。
在94 起鸟击事件中,有56 起报告了发生的飞行阶段;36 起鸟击事故征候
中,有29 起报告了发生的飞行阶段。鸟击发生的飞行阶段规律如图5 所示。
5
图5 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
从鸟击发生的飞行阶段分布来看,起飞和进近阶段是鸟击多发的飞行阶段。
与我国1991-2001 年的鸟击统计数据相比较,并结合鸟击发生的飞行高度进行分
析,表明有如下特点:
滑行、起飞和着陆阶段(低空)的鸟击次数由占总数的56.2%下降到39.3%,
与国际上的38.3%比较接近。而发生在爬升和进近阶段(中高空)的鸟击数量由
占总数的23.8%上升到37.5%,较我国往年的数据略有增加;但是仍低于国际上
的55.1%。
这一特点同样表明:
l 随着加强低空和地面的机场责任区范围内的鸟击防范工作,低空和地面的机
场责任区范围内的鸟击概率有所降低,但仍不能放松。因为在此高度层发生
的鸟击造成的损伤程度较高,对飞行安全的威胁较大。
l 中高度层鸟击的增多与迁徙鸟的活动有关。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积极寻求
对策,避让中高度空间的鸟类活动、降低鸟击概率。同时还应与当地政府协
调,做好机场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减少机场及其临近区域的鸟类活动,降
低起飞爬升和下降进近阶段的鸟击概率。
6
3. 鸟击事件发生的时间
鸟击事件在一天中的发生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律。2002 年报告有发生时间的
鸟击28 起,发生在一天的内的时间分布规律如图6 中的左图所示;36 起事故征
候中报告有发生时间的14 起,时间分布规律如图6 中的右图所示。
图6 鸟击事件发生的时间
由图6 可见,我国鸟击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较分散,发生在白天和夜间的鸟
击事件大致相当,甚至夜间发生的比例略高。3 起在机场责任范围内的鸟击分别
发生在黎明、白天和夜间。
ICAO 和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鸟击发生在夜间的比例大约在25%左右。而
2002 年我国鸟击发生在夜间的比例为40%以上。这一差异的原因大致有两种:
(1) 报告有发生时间的鸟击占全部鸟击次数的比例较低(大约在30%左右),
可能造成统计的偏差;
(2) 在光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缺乏鸟击防范的有效手段。对于在光线条件
较差情况下(尤其是夜间),鸟类活动规律的研究不充分;针对夜间鸟类活动特
点的鸟击防范工作开展的不充分。
数据表明:在12 起夜间发生的鸟击中,发生在下降进近阶段的6 起、起飞
滑行阶段2 起,构成事故征候8 起。由此可见,夜间发生的鸟击对航空安全威胁
较大,应加强夜间鸟击防治工作的力度,探索夜间鸟击防治工作的有效手段,降
低夜间鸟击概率。
7
4. 鸟击事件发生的季节规律
鸟击按月份的分布情况如图7 所示。
图7 2002 年各月份鸟击次数统计
图8 1991-2000 年鸟击发生的季节规律
与1991-2000 年十年间我国鸟击事件发生的季节规律相比较(如图8 所示),
可以发现:
2002 年的鸟击事件发生的季节规律与1991-2000 年十年间鸟击事件发生的
季节规律基本一致。每年的5 月和9 月为发生鸟击的高峰阶段,这一规律与我国
所处纬度位置相似的美国十年间(1990-1999 年)的鸟击统计规律相同。这说明
鸟击发生高峰期的季节规律与北半球鸟类生活、迁徙规律有关,这两个高峰期对
应鸟类迁徙和繁殖的高峰。因此,应相应地加强鸟类迁徙路线和活动规律的研究。
8
5. 鸟击发生的部位
鸟击损伤的部位分布如图9 所示。
图9 鸟击的损伤部位
由图9 可以看出,发动机、机翼和雷达罩是鸟击最经常发生的部位。发动机
受鸟击对飞机的安全运行造成的危害最大(在36 起鸟击事故征候中有17 起发生
在发动机):数据表明在起飞阶段发生鸟击的比例高于着陆阶段。在起飞阶段,
发动机处于最大功率,转速最高、吸气量最大,鸟更易被吸入发动机;而此时发
动机发生故障对飞行安全的威胁也最大。因此,应该特别注意起飞阶段的鸟击防
范。
6. 鸟击的规律与对策
通过对2002 年鸟击数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近期鸟击事件的一些规律和这
些规律对鸟击防治工作的指导意义:
(1)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鸟击次数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是
大多造成的损伤较小或无损伤。经验表明,在多数发生的飞行阶段、飞行高度和
时间不明而且损伤较小的鸟击中,食性为虫类或者草籽的小鸟造成的鸟击比例最
高。针对这类小鸟,机场应加强机场草坪的灭虫和整治工作,以减少这类鸟在机
场范围内的活动。
9
(2) 分析鸟击发生的季节规律和飞行高度,说明候鸟的迁徙是鸟击发生的重
要原因。针对这一特点,机场、航空公司和空管部门应加强合作,查明鸟类迁徙
路线、调整航线、避开迁徙候鸟,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应加快全国鸟情信息系统的
建设。
(3) 分析鸟击发生的飞行阶段,表明起飞和进近阶段是鸟击的多发阶段,并
且在这些阶段发生鸟击对航空器安全的威胁最大。因此应特别注意这些阶段的鸟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
鸟击资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