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机务资料 >

时间:2011-04-01 08:17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4.
3.7加油时发生溢油,应立即停止加油工作。

4.
3.8溢油区超过2平方米时。

4.
3.8.1不允许拖动工作梯等设备防止因摩擦而产生火花。

4.
3.8.2距溢油区25米范围内不允许开启电器设备。

4.
3.8.3立即停止 APU、电源车、空调设备工作(经批准的靠近航空器的防爆电器、设备,可以保持接通状态,其它电器设备应关断)。

4.
3.8.4将机动加油车辆或其它机动设备撤离溢油区域,在清除溢出燃油符合安全要求之前,使其保持现状。

4.
3.9在溢油区域应布置带有灭火设备的人员,并处于警戒状态,防止未经批准的人或车辆闯


入。其余无关人员应立即避向燃油的上风方向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4.
3.10如溢出的燃油失火有可能危及航空器,只要条件允许就应将航空器撤离溢油区。

4.
3.11少量溢油,可用砂子、泥土或其它吸收剂掩盖,然后将其清除。也可用经批准的矿物型吸油剂清吸掉。不允许将燃油冲入或排放在排水沟或下水道内。一旦燃油进入了排水沟或下水道,就应尽可能地向排水沟或下水道注入大量水,最大可能地冲淡所含易燃油液。

4.
3.12面积超过5平方米的溢油或任一方向溢出尺寸超过3米的连续流动溢油或对人员财产构成危险时,应通知消防部门。消防队员未到达现场前,在场的维修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在溢油的边缘喷洒泡沫或干粉灭火剂,并用吸收剂从溢油边缘慢慢倒向溢油中心,直到完全覆盖为止,在消防人员没有到达之前不要清扫吸收剂。清扫时,仍应防止静电起火。

4.
3.13如任何人被燃油喷中或衣服被燃油浸湿,应撤离到安全地带,脱下衣服用水冲洗身体。如个别人员的身体被引燃,应立即用毯子、大衣或其它衣服包裹其全身或立即提醒其打滚,或迫使其打滚,将火苗扑灭。

4.
3.14发生溢油的航空器,应彻底检查其是否有损坏,或是否有易燃液体、蒸气进入机翼或机身的隐蔽区域,如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纠正。

4.
3.15在溢出燃油未清除,不能保证安全时,不得在该区内起动发动机、电源车、气源车或可产生火花的设备。


5加、放燃油程序
5.
1程序表

5.
2程序示意图


序号 步骤  责任岗位/部门  工 作内容  要 求
1  油样检查 机务人员  在加油前对飞机各油箱放油检查。 按标准 MH3145.47执行。 
加油员  对油罐车油料化验单检查,用水分显示器确认。 按标准 MH3145.47执行。
2  系统 /设备检查  机务人员 操作检查飞机燃油系统及燃油指示系统  按有关手册程序操作。 
加油员 检查加、放油设备工作正常 按有关的手册说明检查。 
3  油料符合验证 空中机械员 确认油罐车油料与飞机使用油型号一致。 能识别各种飞机使用油的特性。
机务人员 确认放油设备符合机型要求 能识别各种燃油的特性。
油料人员 确认油料与机型要求一致 确保油料不混加或混装。
4 地面安全 机务人员 设置灭火瓶并监视加油区活动 坚守岗位。 
准备 加油员 在加油车附件设置灭火瓶并派人把守 坚守岗位。
5 加放油前准备 机务人员 给加油站供电,并关闭无关用电设备。 按规定执行。
空中机械员 计算加油总量及备用油箱加油量,输入加油程序。 按程序执行。 
加油员 接好输油接头及搭铁线,起动加(油)设备。 按程序执行。

序号  步骤  责任岗位/部门 工 作 内 容  要求 
6  加放油操作  机务人员 放油时驾驶舱人员听地面指挥并监视油量指示;地面根据放油速度发指令。 用耳机或对讲机联系。
空中机械员 加油时监视油量指示并及时关断加油活门(如需)。 坚守岗位,严密注视。
加油员 监视加油车各种指示仪表;监视加油的容器指示及时给地面机务人员提示。 坚守岗位,严密注视。 
7  恢复 机务人员  加油结束后,恢复飞机各系统;放油结束后,恢复飞机各系统正常位。 按标准程序执行。
空中机械员 确保加油后加油站的电门正常,各口盖正常。 按检查程序执行。
加油员 按程序拆输油管,搭铁线关闭打开口盖并检查,关闭加油设备。 按程序操作。

油样检查

噪音防护与安全保护规定
MF/0712-8
1简述与适用范围
本文阐述了噪音防护与安全保护规定,适用于航空公司机务部等相关部门、航空公司分支机构和航空公司委托维修机构。
2依据文件
2.
1CCAR-121AA部《民用航空器运行适航管理规定》。

2.
2《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


3术语和定义
4规定
4.
1维修人员听力保护

4.
2长期处于飞机所造成的高噪音环境中,会降低听觉灵敏度,引起有害于健康、效率及情绪的不良后果,维修人员应根据噪音总水平强度、噪音的组成及处于噪音环境的时间采用听力防护装置。对于与噪音隔开的封闭区域的人员,例如机内、室内、车辆内一般不需要听力保护装置。

4.
3喷气发动机运转时的听力保护规定

4.
3.1当发动机在高频率(85%最大巡航推力)或更高状态运转时,例如微调试车,距飞机0~50米用耳塞;只有经过批准的人员,才允许在工作需要时进入运转发动机50米半径的区域内。

当发动机在低功率(85%最大巡航推力以下),例如客机坪运转、低功率试车、滑行等,距飞机0~10米使用耳套和耳塞;10~50米使用耳塞。

4.
3.2机务负责人或地面信号人员应监督在发动机运转现场的维修人员均戴上听力保护装置,并禁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发动机运转区域。

4.
4工业噪音的防护:

4.
5对于大多数低、中强度的噪音,工作人员可以用耳塞防护;

4.
6对于高强度的工业噪音(例如铆接及去除铆接、反推力试验、气动液压泵运转、液压、气动及燃油试验台运转、试车间内的低功率试车等),工作人员必须戴耳套。进行等离子喷涂、试


车台试车时,应戴耳塞和耳套。
4.
7噪音区安全管理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工程手册 下(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