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条件至少1小时或直至设备的性能稳定。然后再将内部温度恢复到77±27。F,
再令设备工作以确定其是否符合2.1节至2.10节的要求。
4.湿度试验:
a.方法I一将设备置于试验舱内,模拟安装条件装配。试验舱的温度应
在68。F至100。F之间,湿度不加控制。在第一个2小时内,应将温度逐渐
升到160。F,并在接着的6时内保持该温度。再在接着的16小时内,将试验
舱内的温度逐渐降到68。F至100。F。如此,即完成一次循环。在整个循环
期间,相对湿度不得低于95%。这样的循环应重复足够次数,使总的试验时间
达到240小时(10次循环)。在240小时试验结束时,应令该设备工作,以确定
其是否符合2.1节至2.10节的要求,然后按A.4节对其目视检查。应采用PH
值在6.5至7.5之间的77。F蒸馏水或去矿化水来获得预期的湿度。整个试验
·194·
区的空气速度不得超过每分钟150英尺。
b.方法Ⅱ(方法I的取代方法)一将设备置于试验舱内模拟安装条件装配,
舱内温度应当为120。F,相对湿度不得低于95%。该试验条件应保持360小
时,在这段时间结束时令设备工作,以确定其对于2.1节至2.10节要求的符合
性,然后应按A.4节作目视检查。
5.高度试验:将设备置于试验舱内并将舱内压力下降到其制造厂商所宣
布的工作高度。舱内的环境温度(不考虑试验高度)应为-65。F。设备应置于
舱内的上述条件下直至温度稳定(见A.3节),在此条件下令该设备工作,以确
定其对于2.1节至2.10节要求的符合性。
6.振动试验:
a.方法I一(适用于安装在活塞式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浆
发动机驱动的飞机上,与结构直接固定的设备,或直接固定于燃气涡轮发动机
的设备)一试件与试验装置的固定方式应当在动力学上模拟其在使用中可能遭
遇到的最严重情况。在整个试验期间,要尽可能令试件执行其功能。在试验结
束时应对试件作彻底检查,确定其是否有因振动试验引起的损伤或缺陷。该频
率循环试验的振幅或加速度误差应在规定值的±10%以内。振动试验应同时
在共振条件和循环条件下进行,具体振动试验的顾序如下:
表1振动试验顺序
[二[—型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
┃ ┃ 至温 ┃ iou-F ┃ -oj-F ┃
┃ 类型 ┃ ┃ ┃ ┃
┃ ┃ (分钟) ┃ (分钟) ┃ (分钟) ┃
┣━━━━━╋━━━━━━━╋━━━━━━━╋━━━━━━┫
┃ 共振 ┃ 60 ┃ 15 ┃ 15 ┃
┣━━━━━╋━━━━━━━╋━━━━━━━╋━━━━━━┫
┃ 循环 ┃ 60 ┃ 15 ┃ 15 ┃
┗━━━━━┻━━━━━━━┻━━━━━━━┻━━━━━━┛
(i)共振一试件的共振频率应通过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以不超过图1所
示的振动加速度,慢慢改变所加的振动频率来确定。应当沿试件任一组相互垂
直三根轴线的每一根轴线施加振动,完成各共振检测。
应尽量仔细地在上述频率范围内扫描以确定共振频率,同时按2.1节至
·195·
2.10节要求检查试件功能。试件应按所示共振条件和振动试验顺序表规定时
间,以图1所示的倍幅值或加速度值进行振动。表中规定振动时间,应对三根
相互垂直的振动轴线的每一根轴线加振动来分别完成。当沿任一轴线加振动而
遇到不止一个共振频率时,试验的时间可按最严重的共振情况来完成,也可以
将该试验时间在几个共振频率之间分配,视哪一种情况更可能造成失效而定。
但是试件以任何共振模式振动的时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短于振动试验表所
示时间之半。当在规定频率范围无明显共振频率时,试件应以55周/秒的频
率和0.060英寸的倍幅值,按振动试验顺序表(表1)所示的关于共振试验的两倍
时间进行振动。
(ii)循环一对固定于隔振装置上的试件,应以恒定的0.060英寸的倍幅值,
和在一分钟循环中10~55周/秒之间的频率变化进行振动试验。施加振动时
应沿相互垂直的三根轴线的每一根轴线且应符合振动试验顺序表(表1)的规定。
对于在航空器上不通过隔振装置安装的试件,应以0.036英寸的倍幅,15分钟
循环中10~500周/秒之间的频率变化进行振动试验,或按±lOg的加速度进
行振动试验,视哪一个为限制值而定。施加振动时应沿相互垂直的三根轴线韵
每一根轴线,且应符合振动试验顺序表(表1)的规定。
b.方法Ⅱ(适用于直接固定于活塞式发动机上的设备)一试件与试验装置
的固定方式应当在动力学上模拟其在使用中可能遭遇到的最严重情况。试件的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
中国民用航空技术标准规定汇总(草案)(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