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并防止外来物进入轴承。
2.1.2活动轮缘
所有活动轮缘必须以下述方式组装在机轮上:当机轮滚动时如果发生轮胎
瘪胎,能防止活动轮缘及限位装置脱离机轮。
2.1.3调节机构
为确保安全,刹车装置必须配备有合适的调节的机构。
2.1.4 防水密封
除非设计上保证了刹车功能和服役寿命将不受进入的海水或淡水的影响,
否则预期用于两栖航空器的机轮必须加以密封,以防止水进入机轮轴承,或者
进入机轮和刹车装置的其它部位。
2.1.5防爆
必须采取措施,使得由于刹车温升引起机轮和轮胎爆破的可能性减至最
小,如果已经断定无此必要的除外。
2.2 构造
2.2.1铸件
铸件必须清洁、完整,且没有气泡、松孔或杂质引起的表面缺陷。只要铸
·59·
件的耐用性尚未受到影响,可允许有散砂或气穴。
2.2.2锻件
锻件必须为匀质状态,且没有气孔、飞边、折叠、接缝、皱皮、裂纹、偏
析等缺陷。如果强度和耐用性不受影响,则缺陷可加以修除。
2.2.3 轮辋表面
对于设计使用外胎和内胎组合的机轮,胎圈座之间的轮相表面不允许存在
在轮胎的安装或使用中将损坏内胎的缺陷。
2.2.4轮辋结合面
对于设计成使用外胎和内胎组合的机轮,轮润表面的结合面以及轮辋表面
与活动轮缘之间的结合面必须光滑、紧密配合,并且在轮胎的安装和使用中不
损坏内胎。
2.2.5铆钉和螺钉
使用铆钉时,必须将铆钉的头部修整好。接触外胎和内胎的铆钉和螺钉必
须足够光滑,从而在正常使用中不致损坏内外胎。
2.2.6螺栓和螺桩
使用螺栓和螺桩连接机轮各部件时,拧人被连接件和螺母后的剩余螺纹长
度应尽量短,并且必须有足够长的无螺纹支承区,以承受所要求的载荷。
2.2.7钢制零件。
除刹车表面以及由耐蚀钢制成的零件外,所有钢制零件必须镀镉或镀锌,
或者具有等效的防腐蚀措施。
2.2.8铝制零件
所有铝合金零件必须阳极化,或者具有等效的防腐蚀措施。这种防腐蚀措
施必须包括热熔塞孔、气门咀孔及其它通孔的防腐蚀。
2.2.9镁合金零件
所有镆合金零件必须经过合适的重铬酸盐处理,或者具有等效的防腐蚀措
施。这种防腐蚀措施必须包括热熔塞孔、气门咀孔及其它通孔的防腐蚀。
2.2.10轴承和刹车表面
·60·
在对机轮和刹车作最后的表面加工时,轴承和刹车表面必须加以防护。
2.2.11疲劳
轮的构造必须考虑使用改善机轮关键部位耐疲劳的技术。
3.额定值
3.1 每一机轮的设计必须规定下述额定值:
3.1.1 S-最大静载荷,牛顿【参见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3部23.731(b)、
第25部25.731(b)、第27部27.731(b)及第29部29.731(b)];
3.1.2 L-最大限制载荷,牛顿[参见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3部23.731(c)、
第25部25.731(c)、第27部27.731(c)及第29部29.731(c)]。
3.2 每一机轮刹车装置的设计必须规定下述额定值:
3.2.1 KEDL-设计着陆吸收状态每一机轮刹车装置的动能容量,kg-m;
3.2.2 KERT-最大加速—停止吸收状态每一机轮刹车装置的动能容量,
kg-m;仅适用于按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进行合格审定的飞机所用的机轮
刹车装置。
4.鉴定试验
本技术标准规定所要求的航空器机轮和机轮刹车装置必须按如下规定进行
试验,并且应将试验数据列入本技术标准规定所要求的申请人试验报告中。
4.1 机轮试验
为了确定机轮的S和L额定值,应按照下述径向载荷试验、径一例向联合
载荷试验和静载荷试验的规定,对标准样件进行试验:
4.1.1最大径向载荷试验
按如下规定,以屈服载荷和极限载荷对机轮进行试验:
(1)试验方法
将装有配套轮胎的机轮固定在轮轴上,并将其贴紧在不挠曲的平面上。机
轮相对于不挠曲的平面必须有一角度,其值与轮胎固定在航空器上并在最大限
制载荷下相对跑道的值相同。使用空气或水将轮胎充压到S载荷所对应的压
力。如果使用水充压,必须放水以使轮胎压缩量与使用空气充压所引起的值相
·61·
同。水压不可超过使用空气充压并且轮胎压缩到其最大范围时所产生的压力。
通过轮轴垂直于不挠曲的平面向轮胎加载。必须在合适的点获取变形量读数,
以表明胎圈座处机轮轮缘的变形量和永久变形。
(2)屈服载荷试验
向机轮施加不小于1.15倍最大径向限制载荷值的载荷,该最大径向限制
载荷按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3部23.471至23.511或第25部25.471至25.511
或第27部27.471至27.505或第29部29.471至29.511取适用者确定。加载时,
机轮位置应贴紧不挠曲的平面,应位于相对机轮中心和接触点之间直线成90。
的位置,然后再在成180。、270。和O。的位置上,按顺序分别加载。如果另
有更为关键的位置,则这样的递增90。的位置必须被换成更关键的位置。在
0。位置上相继施加的3次载荷,每次不应造成递增的永久变形量。在0。的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
中国民用航空技术标准规定汇总(草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