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时间:2010-06-12 20:46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限于列明有关规章标准,规定企业自查或报告要求等。作者认为,构建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应
该基于科学的理论基础,有合理的功能指向,完整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应涵盖更大范围,包
括谁来管理,如何管理,体系内部如何构成,该体系与构成其上位系统的运行环境如何协调,
政府和企业应如何分工,如何协同等广泛内容。
作者近几年参加了关于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活动。本文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
就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展开思考,论述中国特色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属性和结构模
型。
1. 理论基础
在构建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耗散结构论和协同学原理是重要的理论基础。
耗散结构论
[2]
是由比利时物理学家Prigogine 提出的,他对系统科学的创造性贡献和在
此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使他获得1977 年诺贝尔化学奖。用耗散结构论的观点来看,一个远离
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的阀值时,系统中的量变可能引起质变,
使系统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这种非平衡态下的有序
结构就是耗散结构。形成耗散结构需要具备4 个条件。一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与外界
交换物质或能量而引起熵变;二是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旧态失去稳定性是出现新态的必要条
件;三是非线性因素起支配作用,系统本身既要有均匀定态失稳机制,又能保证系统趋于新
的稳态;四是涨落导致有序,决定涨落能否放大的因素,是系统中存在适当的非线性相互作
用机制,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非线性机制才能被充分解放出来,产生巨大涨落,通过
涨落形成新的有序。
协同学
[3]
是由德国物理学家Haken 提出的。根据协同学原理,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
转化的关键在于,组成系统的子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在宏
观上产生时空结构,形成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表现为新的有序。协同学认为不稳定性具
有积极的建设作用,系统的有序演化由少数几个慢变量决定,其自组织功能一般只由很少的
序参量决定。
耗散结构论和协同学原理都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思想
[4]
,其基本原理既适用于自然系统,
也适用于社会系统。耗散结构论的主要视野是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边际效应,给我们的启
示是不能孤立地研究某个系统本身,而且要注意研究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协同学着
着重研究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方式、机制和整体效应。这些思
想是我们研究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出发点。
2.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属性
民用航空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的立体化生产服务体系,主要由航空运输服务、空中交通
服务和机场服务等子系统组成,涉及飞行、机务、地面保障和空中交通服务等多领域的计划、
组织、协调和指挥,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影响。从系统的功能结构来看,在民用航
空系统中,安全管理体系是对系统正常运行起关键保障作用的下位系统。
航空安全是指航空器在运行过程中处于合理的低风险状态。保证航空安全是一个系统化
的管理过程,是对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功能要求。民航安全管理是政府管理部门和生产
经营单位的管理者为实现民航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
和协调全体员工进行民航安全生产的活动。
在民用航空运行过程中,使整个系统达到安全生产总目标所必需的管理要素构成民航安
全管理体系。由于民航生产的系统性,这些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赖,这要求民航
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民用航空运行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和有组织的安全管理,包括从系统安
全的角度识别、评估和记录系统存在的风险,在其酿成事故之前对它们进行预判并找出症结
所在,从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整个系统的安全,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功能。
构建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应该面向系统的功能指向,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作为理论指导。
基于耗散结构论和协同学原理来观察,充满活力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典型的开放系
统,系统和外界之间存在大量的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换,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有机统一。一般地说,为保证其运行效果,这个系统应具备目的性、整体性、层次
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属性,它们决定着系统功能的设定和发挥。其中,目的性
决定系统的目标取向,整体性决定系统的综合效能,层次性决定系统的内在活力,环境适应
性决定系统的生存能力。特殊地说,在民航安全管理中,对这四个基本属性的要求可进一步
表述如下:
明确的目的性。建设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加强安全管理,提高
安全水平,为建设民航强国提供安全保障。在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程中,各子系统、各
要素、各层次、各环节的工作都应服务于这一目的而展开。
高度的整体性。民航的行业系统性决定了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性,要求系统内各层
次、各子系统的运行必须服从于系统功能的整体要求。
清晰的层次性。这里主要强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层次性。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在
政府宏观层次和企业微观层次这两个层面上并重地建设。片面强调企业层次,必然影响国家
安全管理体系整体功能的实现,而片面强调政府层面,则无法落实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管理
目标。
富有活力的环境适应性。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是由其整体性和层次性决定的。民航安全管
理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各子系统与系统整体及外部环境之间,都必须有良好的适应性。各
子系统之间、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越强,系统的功能就发挥得
越充分,系统的目的性就越能得到充分实现。
3.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模型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是否合理,决定系统功能能否顺利实现。建设我国民航安全管
理体系,应该按照系统的功能要求,在耗散结构论和协同学原理的指导下,借鉴先进国家的
经验,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组织建设,健全规章标准,强化监督检查,使安全管理工作进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适航指令(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