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桁与桁梁
长桁作为机身结构的纵向构件,在桁条式机身中主要用以承受机身弯曲时产生的轴力。另外长桁对蒙皮有支持作用,它提高了蒙皮的受压、受剪失稳临界应力;其次它承受部分作用在蒙皮上的气动力并传给隔框,与机翼的长桁相似。桁梁的作用与长桁相似,只是截面积比长桁大。
"蒙皮
机身蒙皮在构造上的功用是构成机身的气动外形,并保持表面光滑,所以它承受的载荷为局部空气动力。且蒙皮在机身总体受载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它承受 %&,%’两个平面内的剪力 (&、(’(绕 轴)同时和长桁等一起组成壁板承受两个平面
和扭矩 )*;内弯矩引起的轴力,只是随构造型式的不同,机身承弯时它的作用大小不同。
二、机身结构的典型受力型式
+"桁梁式(见图 + ,-,+(.))
图 + ,-,+/机身结构典型受力形式(0)桁条式 /(.)桁梁式 /(1)硬壳式 +—长桁 /—桁梁 /—蒙皮 /2—隔框
它的结构特点是有几根(如四根)桁梁,桁梁的截面积较大。在这类机身结构上长桁的数量较少而且较弱,甚至长桁可以不连续;蒙皮较薄。这种结构的机身,弯曲引起的轴向力主要由桁梁承受,蒙皮和长桁只承受很小部分的轴力。剪力则全部由蒙皮承受。从它的受力特点可以看出,在桁梁之间布置大开口,不会显著降低机身的抗弯强度和刚度。虽然因大开口会减小结构的抗剪强度与刚度而必须补强,但相对桁条式和硬壳式来说,同样的开口,桁梁式补强引起的重量增加较少。
"桁条式(见图 + ,-,+(0))
这种型式机身的特点是长桁较密、较强;蒙皮较厚。此时弯曲引起的轴向力将由许
•++•
多桁条与较厚的蒙皮组成的壁板来承受;剪力仍全部由蒙皮承受。从其受力特点可以看出,蒙皮上不宜开大口。但与桁梁式相比,它的弯、扭刚度(尤其是扭转刚度)比桁梁式大。由于蒙皮较厚,在空气动力作用下,蒙皮的局部变形也小,有利于改善性能。
桁条式和桁梁式,统称为半硬壳式。现代飞机绝大部分采用半硬壳式结构。而且由于桁条式的优点,只要没有很大的开口,机身多数采用桁条式结构。
"硬壳式(见图 % (&))
硬壳式机身结构是由蒙皮与少数隔框组成。其特点是没有纵向构件,蒙皮厚。由厚蒙皮承受由机身总体弯、剪、扭载荷形成的全部轴力和剪力。隔框用于维持机身截面形状、支持蒙皮和承受、扩散框平面内的集中力。因为蒙皮厚、局部刚度大,所以隔框数量少。这种型式由于材料都布置在结构最大高度上,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弯曲、扭转刚度。但实际上这种型式在机身上用得很少,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机身的相对载荷较小,而且机身不可避免要有大开口,因而蒙皮材料的利用率不高,开口补强增重较大。所以只在直径较小的机身上和机身结构中某些气动载荷较大、要求蒙皮局部刚度较大的部位如头部、机头罩、尾锥等处有采用。
三、机身结构的受力分析
机身结构的受力分析与机翼类似,只是根据机身的特点,重点是讨论集中力或力矩的传递。本节将以作用在机身后段上的一个垂直集中力 ’(
(例如由平尾安定面接头传来)来分析对不同的结构受力型式,载荷是如何传给机身结构的,又是如何在机身结构中传递的。
图 % )*桁条式机身在框平面内受 ’(力时的传力分析
(+)支反剪流分布图( ,)蒙皮和长桁的平衡( &)’力向机身段传递时弯矩引起的轴向力在长桁上的分布
•-•
图 " "表示桁条式机身的一个加强隔框,它和水平尾翼某接头相连接。该强隔框受到由接头传来的 %&力。该框受到 %&力后,要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对此桁条起不了直接的限制作用,而由蒙皮通过沿框缘的连接铆钉给隔框以支反剪流 ’。’的分布与机身的受力型式,更明确地说,是和该框平面处机身壳体上受正应力面积的分布有关。对桁条式机身,假设只有桁条承受正应力,而蒙皮只受剪切时(蒙皮受正应力能力可折算到桁条上),剪流沿周缘按阶梯形分布(见图 " ")。若蒙皮也受正应力,则在两桁条间的剪流值将不是等值,而成曲线分布。又因为蒙皮与桁条连接,蒙皮因剪流 ’受剪时将由桁条提供轴向支反剪流平衡,也即蒙皮上的剪流 ’将在桁条上产生拉、压的轴向力,如图 " "( ()所示。由图 " "( ))可知蒙皮 *的剪流比蒙皮 上的剪流小,所以使蒙皮 ,间的桁条受压。同理蒙皮 、,之间的桁条则受拉。最后可得:%&力在机身结构中传递时,沿某一剖面上各长桁上的轴力分布如图 " "(+)所示。图 " "( (),( +)表示一个空间薄壁梁在受到一个集中力后,梁内的剪力及由弯矩引起的轴向力的分布。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作用在框平面内的集中力:由加强框承受该集中载荷;"框将集中力扩散,以剪流形式传给蒙皮;剪流在蒙皮中向机身中段(此处是向前)传递时,其剪切内力 ,通过蒙皮连续向前传递,而弯曲内力 -则通过桁条的轴向拉、压力向前传递,距 ./0框愈远( 1向),该轴力将越大,沿工向近似为直线分布。,和 -即属机身的总体内力。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飞机检测与维修实用手册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