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航务运行 >

时间:2011-02-10 02:22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2 场地长度限制的起飞重量
例题1
某机场跑道长8000英尺,上坡1%,机场气压高度4000
英尺,求在顺风5节,襟翼5,OAT 20C,使用发动机和机
翼防冰下的最大起飞重量?求轮胎限制重量?求V1,VR,
V2。VMBE?
作业(19题)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81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3 爬升限重
1、主要的爬升性能参数
在起飞飞行航迹中,飞机需要具有一定的爬升能力,
并不仅仅是为了超越障碍物,而是为了应付一些紧急情况
(风切变、阵风、下沉气流、紧急上升等)。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82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3 爬升限重
1、主要的爬升性能参数
1.1 爬升梯度
 
s in ; 1
s in ;
s in s in ;
ta n s in
(1 )
N
N
N
N
F D W W d V
g d t
F D W W d V dH
g dH d t
F D W W d V V
g dH
F D
C G V d V W
g d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83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3 爬升限重
1、主要的爬升性能参数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84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3 爬升限重
1、主要的爬升性能参数
1.2 爬升梯度的影响因素
• 爬升梯度与剩余推力成正比,与推力、阻力有关
(温度、高度、flap、速度)。
• 爬升梯度与飞机重量成反比,重量越大,爬升梯
度越小。
• 爬升梯度还与加速因子有关(加速度、动能)。
1.3 加速因子的简单计算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85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3 爬升限重
1、主要的爬升性能参数
OAT
ISA
ISA
+△T
Constant Hp ≤36089feet Hp>36089 feet
M
Ve
Vc
M
Ve
Vc
-0.133178 M2
0.566822 M2
0.7 M2(φ-0.190254)
0
0.7 M2
0.7 M2(φ)
-0.133178 M2(Tstd/Tns)
0.7 M2 [1- 0.190254(Tstd/Tns)]
0.7 M2[φ-0.190254 (Tstd/Tns)]
0
0.7 M2
0.7 M2(φ)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86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3 爬升限重
2、对爬升能力的要求
2.1 起飞飞行航迹的分段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87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3 爬升限重
2、对爬升能力的要求
2.2 第一爬升段
离地3秒后开始通过液压系统完成收起落架。要求在
一台液压泵失效的情况下,能在7~15秒内完成收起落架过
程。在此过程中,飞机应有正梯度。
计算条件: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88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离地3秒后开始通过液压系统完成收起落架。要求在
一台液压泵失效的情况下,能在7~15秒内完成收起落架过
程。在此过程中,飞机应有正梯度。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89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90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3 爬升限重
2、对爬升能力的要求
2.2 第二爬升段
飞机继续等表速爬升;要求;目的;影响因素
(襟翼、高度、温度、引气、风速、V2)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91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92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93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3 爬升限重
2、对爬升能力的要求
2.2 第二爬升段
在一发失效情况下的最小总梯度
4发飞机
3.0%
3发飞机
2.7%
2发飞机
2.4%
典型爬升率(ROC)
@V2=150节
为364 英尺/ 分
典型爬升率(ROC)
@V2=160节
为437 英尺/ 分
典型爬升率(ROC)
@V2=170节
为516 英尺/ 分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94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3 爬升限重
2、对爬升能力的要求
2.2 第二爬升段
为保守其间,取第二爬升段开始时的速度大小V2;起
飞襟翼;起落架收上;第二爬升段结束时一发失效起飞
推力和气压高度。
给定初始重量W1,按上述条件,计算出飞机的爬升梯
度,如果大于2.4%,则增大重量,再计算;反之,减小
重量,再计算。
2007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航务系Page 95
起飞性能Takeoff Performance
§3 爬升限重
2、对爬升能力的要求
2.3 平飞加速段
达到一定高度和速度后,可以收上襟翼,减小阻力,
提高爬升能力。
• 结构限制VEF:如果开始收襟翼的速度大于VEF,会导
致襟翼上气动载荷过大,引起结构损坏。
• 气动要求:收的太早,可能会导致升力小于重力,
使飞机掉高度;收的太晚,则阻力太大,影响飞机的平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飞机性能工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