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不能有效地减少鸟击次数。因此,为了提高鸟击防范
19
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当建立民航鸟种鉴别工作体系,开展鸟击事件调查和
鸟击防范工作评估,查找鸟击防范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对威胁飞行安全和已经
发生鸟击事件的鸟种进行鉴别和统计,作为研究、防范鸟击的基础资料。鸟种鉴
别主要有野外鉴别和实验室鉴别两类,其中后者包括与博物馆标本对比、利用显
微镜检查残留羽毛、利用电泳或DNA鉴别技术鉴别鸟类残留物借以判断种类等。
今后,中国民航应组织建立鸟类DNA图谱数据库、羽毛特征数据库,并分地区组
织建立鸟种鉴别实验室,开展鸟种鉴别工作,帮助进行鸟击事件调查和提出防范
措施。
3.建立民航全国鸟情信息系统
机场鸟情信息的积累与分析是机场鸟击防范的重要基础,为此,航空安全技
术中心组织开发了中国民航机场鸟类快速查询识别系统、中国民航机场鸟击防范
信息系统、中国民航鸟击航空器防范信息网。
探测鸟类的活动是积累鸟情信息、采取防范措施减少鸟击的关键要素。利用
最新技术进行鸟类活动探测,能够及时向机场营运人、空管人员和飞行机组提供
信息和警告,有效地实施鸟类管理措施或者调整飞行剖面避让鸟类从而降低鸟击
概率,保障航空安全。
80 年代早期,美国空军使用避鸟模型(BAM),利用当时的鸟类活动探测能
力与历史数据对飞行机组提供鸟类活动警告信息。通过避鸟模型,鸟的密度被覆
盖在一张美国标准地图上,每平方公里指定了特定的鸟击风险值。避鸟模型提供
60 种对低高度飞行的航空器最危险的鸟类数据,通过一个菜单式、基于Web 的
计算机程序来访问,使用户可获得不同地理位置、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一天中的
不同时间、选定航路的鸟类危险信息。通过比较不同飞行计划的相关风险,用户
能提前24 小时选择最安全的飞行时间和位置。
为满足实时收集鸟聚集和鸟行为信息的需要,1998 年,由美国空军提供资
金,由Geo-Marine 公司鸟类研究实验室开发了鸟类危险咨询系统(AHAS),用
于监控和预报美国48 个州的鸟类活动。鸟类危险咨询系统扩充了避鸟模型
(BAM)的功能,它的设计考虑到了避鸟模型的鸟类活动历史数据、鸟类活动
与天气状况的关系以及特定鸟类的撞击率。目前,该系统基于美国新安装的“下
20
一代雷达”(NEXRAD)—WSR-88D 气象雷达网,通过研究开发的算法软件让
WSR-88D 雷达“在没有人的干预下对雷达接受到的鸟的回波进行处理、测定数
量和发布实时的鸟情信息”,每20 到35 分钟更新一次鸟击风险程度信息。
鸟类危险咨询系统(AHAS)可以很好地得出鸟类的飞行路线。然而,这套
系统用于机场终端区域却有一定的限制。为此,美国联邦航空局组织开发了机场
终端区域鸟类危险咨询系统(TAHAS),利用两套雷达系统——终端多普勒气象
雷达(TDWR)和机场监视雷达(ASR-9),监控机场附近鸟类的活动,提供持
续更新的信息以确定在机场附近栖息和觅食的鸟群位置并估算其数目,并通过空
中交通管制系统或者直接的数据链向正在着陆和起飞的飞机驾驶员发出实时的
鸟类活动状态警告。
TAHAS 非常适合于机场终端区域的鸟类活动探测。与鸟类危险咨询系统
(AHAS)互为补充,可以有效的探测、记录美国全国范围内的鸟类活动规律和
机场终端区域的鸟类活动状况,进而通过数据的积累、分析和预测为减少鸟击事
件提供科学的指导。
随着雷达鸟情实时警告系统的进一步完善,雷达系统能够对在跑道附近和进
近/离场空域里的所有高危险鸟和大鸟群进行跟踪,同时考虑飞机的飞行特征,
确定出鸟群与每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相撞的可能性。解决冲突的可能方案包括:
推迟到达或离场、绕飞或从鸟群上面飞过、减速、加大进近下降率或提高爬升率。
雷达鸟情实时警告系统还可以给机场的鸟类危险管理人员提供鸟情信息,发
布在机场觅食和游荡的鸟群信息,以及可能位于候鸟迁徙路线的机场的宏观鸟情
信息。
雷达系统在鸟情信息收集上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数据便于分析存储、受天气
和光线条件影响小等多项优点。随着雷达系统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雷
达系统在鸟击防范工作中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已经依托机场鸟击防范信息系统和中国民航鸟
击航空器防范信息网建立了民航机场鸟情(候鸟迁徙)信息收集系统,为建立中
国民航全国鸟情信息系统并发布鸟情信息奠定了基础。中国民航应进一步组织进
行雷达探测和识别鸟类的研究,结合中国民航鸟击防范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与
完善,建立中国民航的避鸟模型和鸟情预警系统,最终实现实时发布鸟情预警信
21
息,减少鸟撞飞机,保障航空安全。
4.改进对迁徙候鸟和夜间鸟的防范工作
鸟击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在地域分布上有随时间上半年由南至北发
展、下半年由北向南发展的特点,这与候鸟的迁徙规律一致,结合分析鸟击发生
的季节规律和飞行高度,说明候鸟迁徙是鸟击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机场、航空
公司和空管部门应加强合作,分析候鸟迁徙动态,提请各单位相关人员注意鸟情,
对可能经过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迁徙鸟加强防范工作,尽可能避开迁徙候鸟,减
少鸟击引发的进近着陆阶段事故征候。
当前,对于鸟类的夜间活动规律研究不充分;限于目前的技术手段,机场对
于低能见度情况下的鸟击防范,往往无能为力。因此,对夜间鸟的防范,需要探
讨有效的探测方法和设备,如雷达、红外夜视设备等。美国空军已研制出“鸟群
动态观测系统”,在机场塔台上安装一个主要由Marine 雷达构成的能全天候全方
位探测的成像装置,它由塔台内的一台计算机控制,其专门的软件能自动分析判
断鸟(鸟群)的危险程度,控制雷达专一扫描某一区域,并且能够手控;同时,
在机场跑道如起飞/降落处安装摄像机,能自动搜索目标,并将信号传递给计算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
机场资料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