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沿切线作用到一个转动中的陀螺上时,陀螺的旋转平面将倾斜,倾斜的最大位移量
则发生在沿陀螺转动方向90°滞后的点上。
另一种理论称为惯性原理,即当变距力作用到桨叶上时,由于桨叶的惯性,桨
叶不会马上对作用力作出反应而使桨叶挥舞,也就是说,产生的升力在使桨叶挥舞
前首先必须克服桨叶的惯性,此时桨叶已经转动了四分之一圆周,所以变距力的作
用的效果将沿转动方向滞后90°。
在进一步学习之前,我们要求大家先接受以下陈述:
陈述A:直升机悬停时,由于总距杆的位置,主桨叶已经有一定的预置基准桨叶角,
提起或放下总距杆,桨叶的桨叶角将增大或减小,直升机将上升或下降。
陈述B:当周期变距杆移动时,某一片桨叶的桨叶角将大于基准桨叶角,桨叶将开
始向上挥舞,而且只要桨叶角大于基准桨叶角,将继续向上挥舞。
陈述C:当周期变距杆移动时,某一片桨叶的桨叶角将小于基准桨叶角,该桨叶将
开始向下挥舞,而且只要桨叶角小于基准桨叶角,将继续向下挥舞。
陈述D:向上或向下挥舞的速率随着桨叶角增大或减小而增加。
陈述E:如果桨叶不挥舞,说明桨叶角必定等于基准角。
为便于理解,对旋转平面规定一些识别点,如图1-33 所示,假设旋转平面向左
运动,旋转方向从上往下看是逆时针方向,则旋转平面的最前点为0°,按转动方
向其他点依次为90°、180°、270°。
图1-33 方位角的确定
机头方向
29
将这些点如图1-34 标在水平轴上,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桨叶角及与桨叶角有关
的桨叶的挥舞情况在转动中发生的变化,中间的横线代表基准桨叶角和基准桨叶位
置,上面的横线代表最大桨叶角和挥舞量,下面的横线代表最小桨叶角和挥舞量。
前面讲到,基准桨叶角取决于总距杆的位置,最大和最小桨叶角取决于周期变
距杆的移动量。假设基准桨叶角是12°,最大桨叶角是18°,最小桨叶角是6°,
即总距杆在12°的位置,周期变距杆向前移动时,桨叶角可以从基准的12°在转动
四分之一圈增加到18°,在随后的四分之一圈又减小到12°,在第三个四分之一圈
减小到最小的6°,在最后的四分之一圈又增大到12°。
图1-34 挥舞量变化曲线
现在讨论桨叶的挥舞量,如图1-34,我们知道在直升机前飞时,桨叶的最低挥
舞点(或者叫向下挥舞的最大量)应该在0°,桨叶的最高挥舞点(或者叫向上挥
舞的最大量)在180°。由于桨叶的挥舞在转动过程中不存在突然的变化,因此将
这些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得到了挥舞量的变化曲线。曲线的斜率代表挥舞的速率。
用同样的曲线讨论桨叶角的变化量,根据前面提到的陈述E,如果桨叶不挥舞,
桨叶角必定等于基准角,按图1-34 说明有三个点桨叶不挥舞,即0°(两端)和180
°。先看0°点,桨叶已完成了向下挥舞,但还没有开始向上挥舞,在180°点,桨
叶已完成了向上挥舞,但没开始向下挥舞,如果我们接受陈述E,我们应认为在这
三个点桨叶角应等于基准桨叶角12°。
在0°到180°之间,桨叶向上挥舞,而如果桨叶向上挥舞,且桨叶角又在基准
角之上,桨叶角必定继续增大(陈述B),因此桨叶角将从基准值12°增大到最大值
18°,然后再回到基准值12°,桨叶角的最大值将出现在0°至180°之间的中间
位置,即90°点。
在180°至0°之间规律是一样的(陈述C),桨叶角必定从基准值12°减小到
最小值6°再回到基准值12°,最小桨叶角将出现在270°点。
这样就得到了五个点,将这些点用一平滑的曲线连接,得到图1-35。
最高挥舞位置
基准挥舞位置
最低挥舞位置
30
图1-35 桨叶角变化曲线
将图1-34 和图1-35 叠加,得到图1-36,从图中可以看出,桨叶角变化曲线比
桨叶挥舞量变化曲线要早90°。
图1-36 挥舞量与桨叶角变化曲线
从图1-36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0°,桨叶角是基准值,桨叶不挥舞。
0°—90°,桨叶角逐渐增大至最大值,桨叶开始向上挥舞且向上挥舞的速率也
越来越大,当到达90°时桨叶的挥舞速率最大。
90°—180°,桨叶角从最大值逐渐恢复到基准值,此时由于桨叶角大于基准值,
桨叶继续向上挥舞,当桨叶角变成基准值时(180°),桨叶停止向上挥舞。
180°—270°,桨叶角逐渐减小至最小值,桨叶开始向下挥舞,且向下挥舞的
速率也越来越大,当到达90°时桨叶的挥舞速率最大。
270°—0°,桨叶角从最小值逐渐恢复到基准值,此时桨叶角仍小于基准值,
桨叶继续向下挥舞,当到达0°点时,桨叶角变为基准值,桨叶停止向下挥舞,继
续下一个循环。
前面我们讨论了几种引起相位滞后原因的理论,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最大桨
叶角位置相对于需要的最高挥舞位置必须提前90°,最小桨叶角相对于需要的最低
挥舞位置也必须提前90°。
最大桨距位置
基准桨距位置
最小桨距位置
最大
基准
最小
31
1.8.2 前置角
在设计直升机主桨系统时必须考虑到相位滞后的因素,绝大多数直升机利用倾
斜盘将操纵通过变距拉杆传递到主桨系统上,变距拉杆和连接主桨叶的夹板或轴向
关节之间加装一变距摇臂,而变距摇臂通常装在桨叶的前缘。变距摇臂操纵输入点
与桨叶之间的夹角称作前置角。
对于两片主桨叶的主桨系统,尤其是装有平衡棒的主桨系统,变距摇臂的前置
角为90°。这是因为平衡棒与桨叶的夹角为90°,驾驶舱操纵首先传递到平衡棒,
然后再到变距摇臂。当倾斜盘前倾时,平衡棒指向前方,最小桨距也传递到平衡棒,
此时桨叶仍在270°,因此最小桨叶角位置相对于最低挥舞位置提前了90°。
现代直升机主桨系统的前置角则为45°,也就是说,变距摇臂的操纵输入点与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
直升机全方位讲述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