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空管资料 >

时间:2010-07-25 01:04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第二章论述了驾驶舱自动化问题,阐明了自动化预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
第三章以飞行机组为重点,讨论了运行人员的培训。
第四章讨论了已经采用或可能采用来解决自动化问题的、除培训之外的管理技巧和应对策略。
四、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空管人为因素研究活动
(一)健全组织机构:2001 年4 月,总局空管局成立了以刘亚军副局长为组长的空管人为因素
48
研究空管课题组,并进行了分工,明确了职责。根据研究工作总体安排,领导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各
项工作的开展,协调督促各项目参与单位的工作,并确定了以总局空管局安全监察处、空管处、科
研发展中心为主体,中国民航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民航二所为
技术支持单位的空管人为因素研究课题组。同时各地区空管局和各空管中心(站)、航管站还组建
了二级研究机构,各地区的空管人为因素研究小组积极举办了人为因素研讨班。
2002 年4 月总局空管局成立了空管人为因素专家小组,并明确了小组职责与分工。
(二)广泛收集国内外空管典型事例:总局空管局安监处收集了我国自1958 年至2000 年的空
管不安全事件材料百余篇,民航学院也已收集了国外60 年代以来涉及空管的重大飞行事故材料45
篇(已于2002 年6 月翻译完成),并组织有关人员针对一些典型事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三)举办空管人为因素学术研讨会:2000 年9 月13 日和2002 年6 月24 日,总局空管局分
别于天津和厦门组织召开了二届空管人为因素研讨会。其中,第一届研讨会共征集论文60 余篇,
在空管人为因素研究上颇有建树的国外专家Brenton HAYWARD 和心理学专家Bert Ruitenberg 先生
及香港民航处空管经理赵宝树先生也应邀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专题讲座。第二届人为因素研讨会共
征集关于空管各方面的人为因素研究论文138 篇,论文的水平相对第一届研讨会的论文有了大幅度
提高。二届研讨会大大推动人为因素在空管系统的重视和应用程度。
(四)人为因素培训:2000 年10 月、2001 年11 月和2002 年6 月,总局空管局分别在中国民
航学院和总局空管局培训中心举办了三期空管安全监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共计70 余人次,
参加培训的人员主要是各地空管系统的安全监察人员、部分部门领导和一线带班主任,培训内容以
国内外空管人为因素基本理论知识为中心,还包括了事故链理论、人与机械、不安全行为的控制、
人的可靠性、管理人本论、群体行为等多方面内容。
49
(五)空管人为因素宣传漫画:2002 年由总局空管局组织,民航学院设计出版了一套6 幅空
管人为因素宣传漫画,漫画家深入空管基层单位体验空管工作,漫画的主题、表现方法、方式经过
了多次推敲,在局领导的大力帮助下于8 月制作完成。
(六)人为因素考察:2001 年7 月我局组团赴美国联邦航空局和德国进行了考察,详细了解
了国外在空管人为因素研究方面的成果和管制员筛选程序及标准,带回140 余篇人为因素方面的研
究文献。
50
第五部分 持续发展人为因素研究和应用
空中交通管制中人为因素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民航空管领域内具有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的历史
缺憾,虽然近年来有关人为因素的研究和成果应用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但仍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
我国民航空管安全新要求,人为因素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民航空管安全的重要攻坚
课题,而且也是我国民航空管必须长期坚持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课题。
一、我国空管人为因素研究和成果应用的主要短期目标
在空管人为因素方面,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民航空管最紧迫的是如何在研究基础上更加务实地
做好成熟人为因素成果的应用工作,作为持续性发展的起点,在今后2-3 年内,我国民航空管人为
因素研究与成果应用应持续跟踪、消化和导入国外先进人为因素理论,借鉴国外相关成功经验,结
合实际、逐步深入积极开展人为因素成果在我国民航空管领域内的应用,具体目标是:
(一) 持续分析人为因素对空中交通管制行为的影响,跟踪我国民航空管安全中人为
因素的变化趋势,不断提出切合我国民航空管安全管理的新建议和新措施,加快我国民航空管安
全规章和制度导入人为因素研究成果。
(二) 充分吸取国外空管人为因素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结合我国民航空管系统
安全管理的过渡性发展特点,通过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争取在近3 年内完成空管工作软硬环境的
限制规定、空中交通管制人员选拔、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能力测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报告等应用
系统的开发建设,通过对人为因素研究成果的应用,全面改造我国民航空管安全管理方式提升安
全水平。
(三) 提高对民航空管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能力。现行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在信息处理
方面存在着:不安全事件事后处理,安全信息滞后;对生产运行安全状态缺乏监控(导致不安全
事件的掩盖),收集信息不完整等固有缺陷。为改变这种情况,在雷达联网基础上今后应建立针对
性的、基于雷达数据的民航空管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将设定安全模式(低高度、冲突)下的告警
实时提交给安全监察部门,并进行准实时核查,防止人为掩盖不安全事件和造成安全信息疏漏。
(四) 积极推行鼓励报告和有条件免予处罚制度,因势利导,客观、科学地捕捉民航空管
安全信息。由于传统安全管理经常置民航空管人员于无可申辩的弱势地位,长此以往,自然而然
地产生了该群体为回避可能遭遇的处罚(或不公正处罚)与安全管理者的博弈。“鼓励报告和有条
件免予处罚”严重冲击了传统空管安全管理观念,显著改变了当事人与管理者关系,较好地避免
了安全工作关系的对立状况。对于我国民航空管来讲,这虽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只要我们认
51
真转变安全观念,不断增强安全管理客观性,积极采取适当手段,努力改善安全工作中管理与被
管理关系,完全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信息处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五) 创建和不定期发行《民航空管安全与人为因素简报》,编著、出版有关人为因素培训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空管资料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