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空管资料 >

时间:2010-09-19 10:13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管安全的影响,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范等。
2.正确把握空管不安全事件发生规律,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每年的第2、3 季度,
每天中的10:00-14:00 和16:00-18:00,都是空管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时段;塔台和进近管制范围内
所发生的空管不安全事件比率(事件绝对次数与实际飞行架次之比)远高于区域管制范围;在诸
多空管人为因素中“违规指挥、注意力分配不当和缺乏有效监控”等是最关键的诱因。在实际安
全管理中如果能够把握这些关键时机、关键部位和和关键要素,将有利于统揽安全全局,有效改
变空管安全状况。
3.根据1997 年9 月全国管制室主任会议所讨论修改的带班主任工作职责和双岗制工作要求,
以及1998 年8 月天津全国民航空管安全工作会议所制定的八条措施,进一步强调带班主任制度,
全面建立双岗制,并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步将带班主任制度和双岗制固化到《中国民用航
空中交通管理规则》之中,不断完善和长期坚持下去。
4.根据2000 年6 月济南空管安全工作会议关于加强空管运行工作检查的要求,和2000 年8
月沈阳空管安全及规范化管理会议所确立的空管运行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空管系
统运行监察工作暂行规定》、《空管不安全事件调查程序》、《空管不安全信息报告制度》、《空管安
全检查大纲》。
5.加强对管制班组资源管理的指导,充分实行班组成员“技术、年龄、性格”的合理搭配,
倡导团队精神,参照欧洲空管的TRM 课程,探索和开发班组配合协作课程并展开广泛的培训。
6.鉴于多起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都发生在管制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空管专业见习管理规
范,加强对教员的教学法培训,推广和普及管制员在职模拟培训。
7.加大对人为因素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人为因素学术研讨会、培训和航空安全与事故调查
培训,及时编印和下发国际民航组织关于人为因素指导性文件、空管人为因素论文集和培训教材,
积极普及人为因素理论和加快推进相关成果应用。
8.制定对管制员进行生理和心理选拔的程序和标准。特别要与院校加强合作,在学习阶段就
把不适合管制工作的人员较早地淘汰,这样做,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管制培训上的资金浪费,而且
可以从源头上提高管制队伍的整体素质。
9.在有雷达覆盖的地区,全面发挥空管雷达低高度告警和冲突告警功能,通过下发指令性文
件和建立相关规章,强制性地从冲突预防角度完善飞行程序和空管程序,严防空管人为差错的发
生。
10.进一步改善空域环境。在北京、上海、广州及珠江三角洲、成都的进离场航线基本分离
25
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繁忙机场单向进离场,加快航线交接步伐和采用灵活高度层选择,并努力优
化空域结构,减少空域环境对管制工作及空管安全的压力,降低客观工作负荷。
11.增加对空管工作环境指标的指导性要求。如:管制室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噪音等
方面的指标要求,对管制室设备的摆放标准及相应管制席位的设置提出要求。
12.认真研究“双语”通话问题,协同飞标部门逐步推行英语通话,加快推行统一基于英语
的标准陆空通话程序。
13.持续发展空管人为因素研究和成果应用工作。通过健全依托行政机构的三级空管人为因
素工作领导小组,和加强国际合作、院校合作,逐步建立空管人为因素自主研究体系,和主动吸
取国内外、行业内外(尤其是民航飞行和机务专业)的成功经验,促进人为因素成果在我国民航
空管行业内的转化和实际应用。
第三部分 我国空管人为因素现状调查
26
为深入研究我国空管人为因素的特点,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来自一线管制员的信息,这是高
质量完成分析任务,对症下药,采取措施的必要条件。为此,总局空管局人为因素研究课题组于
2002 年7 月开展了第一次空管人为因素调查,下发了《空管人为因素调查表》,本次调查的主要目
的放在初步分析“各种因素对管制员工作效能影响的程度”方面,并根据统计结果对管制员筛选
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 调查表的内容说明
调查表分两个部分,在调查表前说明“此次调查只用于研究目的”,并注明了关键项的填写说
明。
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
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
姓 名
性 别
􀀀 男
􀀀 女
年 龄
工作单位(科、室) 职 务
执照种类 取得执照时间
日最高起降架次
(塔台管制员填写)
日飞越架次
(区域管制员填写)
管制方式
􀀀 雷达管制
􀀀 程序管制
􀀀 雷达监控
下程序管制
(1) 年龄:用于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对各项的认识差异;
(2) 工作单位:用于区分不同的管制地区和不同的管制阶段;
(3) 职务:用于区分一线管制员和管理层;
(4) 取得执照时间:用于区分不同的管制工作年龄;
(5) 架次:用于分析繁忙程度;
(6) 管制方式:用于区分不同的管制方式下的各因素的差异;
第二部分具有12 个方面的调查内容,共有86 个子项(详见附件3)。12 个方面为:
(1) 从业时间与管制综合能力的关系(从业时间由“考取到管制执照之日起算”)。
(2) 感官系统。
(3) 疲劳因素对工作效能的影响。
(4) 注意力。
(5) 基本能力对管制工作效能的影响度。
(6) 其它因素对管制工作效能的影响。
(7) 管制与飞行。
(8) 班组配合对管制效能的影响。
(9) 管理。
(10) 设备对管制工作效能的影响。
(11) 软件对管制工作效能的影响。
(12) 工作环境对管制工作效能的影响。
二、 调查总体情况
本次人为因素调查的范围包括了各地区空管局、空管中心(站)、航管站的持照管制员(指截
27
止2002 年7 月底,具有有效管制执照的在岗人员)。各地区空管局对此次调查也极为重视并作了
积极宣传,而且各地方专门指派了专人负责此事,让每一位管制员都认识到此次人为因素调查的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二00二年中国民航空管人为因素研究课题报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