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空管资料 >

时间:2010-09-19 10:13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中交通服务》(国际民航组织4444)和《运行手册的编写》(国际民航组织9376)中加
入了有关人为因素的条款;国际民航组织延长至2004 年底的安全和人为因素计划,将
针对航行中的人为失误继续采取措施,设法弄清交叉文化问题对安全的影响,并努力改
6
善人与技术的界面。在未来的5 年里,该计划的重点还将扩展到相关的新领域。
综上所述,世界民航对航空安全的理解较之以往在观念上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突
破了人们以往忽视人为因素的陋习。过去,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航空硬件的改善上,
而现在则将目光转向了人为因素问题。国际民航组织甚至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航
空安全的局势已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且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但人为原因
的航空事故却仍然居高不下。在目前的形势下,只要能够对人为因素加以改善,就将在
很大程度上减少航空事故的发生。”。
二、人为因素的概念
(一)航空人为因素的定义:人为因素是关于人的科学,其研究的范围涉及航空系
统中人的一切表现,它利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和有关人的科学知识,以寻求人的最佳表
现,它的最终目的是安全和高效(ICAO, 1986)。由该定义可见,人为因素的研究对象
是航空活动中人的表现,而人是航空系统(人、机、环)中最活跃的、最易受影响和最
不可靠的环节;人为因素的研究手段基于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像航
空系统这样的大型复杂系统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佳整体效益十分有效;它的最终目的
是提高航空安全和效率,通过研究、分析人为差错,寻求预防和克服的方法,保障飞行
安全;人为因素研究人与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改善设计,提高整个
系统的安全水平和效率。
(二)空管中的人为因素(Human Factors In Air Traffic Control)的内涵:空管中的人
为因素是航空人为因素的重要分支,它通过了解人的能力和局限,使人与系统的设计及
要求相匹配,指导人与系统在要求相互矛盾时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善系统
的安全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事故(Hopkin, 1995)。空中交通管制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
它的目的在于使飞行流量得到安全、有序和快速的调配,在这个系统中人与机器相互作
用,共同完成系统功能。
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通过了解人的能力和局限,使人与系统的
设计及要求相匹配,指导人与系统在要求不相符时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其中涉
及到从人类观察、感知、模仿、领会、理解、记忆、信息处理等心理要素去测量管制员
的工作成绩,及考察其在系统运行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空中交通管制
中人为因素研究的是管制员与系统之间多种方式的相互作用,这有助于揭示出某一事件
7
的主要影响因素,究竟是系统还是管制员;改善系统的安全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事故。
它通过研究与人构成界面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人自身的优势和局限,以寻求各要素与
管制员的最佳匹配,使航空系统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佳,从而保证空管安全,防止事故的
发生。
空中交通管制中人为因素的研究范围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管制员与硬件的关
系,研究管制员与硬件(如操纵器、显示器)之间的相互适应问题,硬件怎样设计才符合
管制员的特点,管制员怎样操纵硬件才能保障安全;管制员与软件的关系,研究合理的
管制程序、应急程序以及标准通话语言等,以便简化管制工作、减小管制员的工作负荷,
不致使管制员出错;管制员与环境的关系,探索特定工作环境对管制员的影响,管制员
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过程和适应规律,以便促进管制员——环境界面的相容;管制员与其
他人的关系,研究管制员之间,特别是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个体之间的交
流和班组之间的交流;管制员个体的生理、心理学问题等。
三、人为因素研究的基本法则和概念模型
使用模型来帮助理解人为因素十分有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用简单的方法认识复杂的
系统,抓住关键要素、核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已提出的法则和概念模型很多,下
面主要介绍几种公认的与空管人为因素研究密切相关的法则和模型。
(一)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指出,凡是有可能搞错的地方,一定会有人搞错,而且
以最坏的方式发生在最不利的时机。墨菲定律告诫人们对可能搞错的地方不能掉以轻
心、存侥幸心理。因此,凡是有可能搞错的地方都要有有效的防范措施,只有消除了出
错的可能性,事故才可以避免。该定律对于我国的空管人为因素研究和进行空管管理具
有指导作用。
(二)四阶段行为模式(见图1-1)
第一阶段:感知。具有选择性和个体差异,受各种因素影响(疲劳、情绪、药物),
可能的错误分为信息错误和对正确信息的曲解。
信息理解决策执行
图1-1 人 类 行 为 模 式
8
第二阶段:认知。对感觉信息的性质、意义进行解释,易受情景、经验、习惯和
人的期望的影响。
第三阶段:判断与决策。易受社会因素、情绪、态度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第四阶段:执行。易受疲劳、药物、酒精、情绪以及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体力和
思维能力受影响,降低了能力。
(三)SHEL 模型:1972 年由Edwards 教授首先提出,1975 年经Hawkins 修改而
成(见图1-2)。该模型由生命件(人)、硬件、软件、环境以积木形式组成,积木(界
面)间的匹配或不匹配与积木本身的特征同样重要,不匹配可能成为人为差错的根源。
由图可见,各个界面之间的关系是凹凸不平的,这意味着各个界面并不是完全匹配和相
互吻合。它提示我们:在考虑系统的各要素时应当非常谨慎,否则将会导致系统的崩溃
和事故的发生。这些界面包括:生命件——硬件界面(L--H)(空管人员与设备)的关系:
如工作台设计、席位布局、键盘摆设、进程单总架位置,荧屏大小、颜色、座椅调节,
耳机话筒质量等的设计。
图1-2 SHEL 模 式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二00二年中国民航空管人为因素研究课题报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