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空管资料 >

时间:2010-09-19 10:13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的空管安全氛围,课题组于2002 年8 月设计制作并下发了6 幅宣传漫画;组织有关专
家对美国FAA 人为因素和管制员心理选拔研究进行了考察,为提高初始阶段的研究水
平和持续深入地开展空管人为因素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002 年9 月完成了《空管
中的人为因素》教材的编写,为开展空管人为因素培训做好了教材准备。这些工作的完
成,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民航空管领域的人为因素研究和运用,为修订有关法规和程序提
供了依据,为进一步减少人为差错,提高我国民航空管安全水平奠定了基础。
本报告论述了空管人为因素研究背景;通过对调研报告的分析,研究了我国空管人员
对人为因素的认识现状;通过对近十年空管不安全事件的分析,研究了空管人为因素问题
的统计规律,并提出了针对当前我国空管人为因素问题的对策。报告还总结了一年来我
国空管人为因素的初步研究成果,探索了我国空管人为因素研究和应用的持续性发展问
题。
4
第一部分 空管人为因素的研究背景
为了能够汲取前人的经验和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便使我们的研究站在更高的
起点上,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空管人为因素研究报告。以下是我们在消化这些资料和研
究成果基础上所做的文献综述,它有助于使我们较为全面地理解空管人为因素的内涵、
价值、原理和研究方法。
一、人为因素观念的突破
航空中的人为因素研究起源于二次大战时期,英、美等国为了提高其空军飞行员的
基本素质,开始开展人员选拔的研究;为了使设计出的飞机能够更好地被飞行员所使用,
设计者根据人的特性设计驾驶舱仪表和操纵系统;同时还发现了航空雷达兵在长时间地
注视雷达以后会出现注意警觉性降低,从而脱漏信号的现象。在早期关于空管中人为因
素的研究中,重点主要放在任务的执行和管制员的选拔上。本世纪五十年代,Fitts 和他
的同事在报告中阐述了一个关于空管中人为因素研究的长期工程,这个报告成为后继研
究者们的主要参考资料,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引用,也引起了人们对空管工作的重视。
他的报告除空管工作外还被运用到了更大的人机系统中去。他的观点和建议,包括人机
职能的分配——后来被称为“Fitts 目录”得到了世人的认可。20 世纪70 年代以后,随
着科技的进步,航空安全状况出现了新的问题,此时虽然硬件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但航空事故率却仍然居高不下。经过对航空事故分析发现,人为因素在现代航空事故的
诱发因素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0%以上,由此航空界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产生了一次大的飞
跃,人为因素引起广泛重视和关注,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航空安全管理的变革。
1976 年国际民航组织以大会决议的形式,号召各成员国重视人为因素的宣传与研
究;随后,国际民航组织又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人为因素的指导性材料,并于1990 年在
原苏联的列宁格勒、1993 年在美国的华盛顿、1996 年在新西兰相继召开了人为因素国
际研讨会,试图通过这些努力推动世界航空界对人为因素问题的探索;20 世纪80 年代,
美国联邦航空局局长Admiral Donald Engen 指出“我们花了50 年的时间在硬件上,现
在硬件已非常可靠了,如今该是研究人如何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了”。它表明航空界已充
分认识到人为因素的重要性。
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是航空中人为因素研究应用迅速发展的时期,驾驶舱
资源管理(CRM)、面向航线的飞行训练(LOFT)、人为因素训练大纲等类似训练内容
5
得到快速发展,虽然人为因素研究与应用在开始阶段主要侧重于飞机和机组方面,但近
十年来已扩大到空中交通管制、维修和签派等所有航空运行领域。在空中交通管制领域,
除了对人的感知、注意、信息处理、判断决策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广泛应用外,
在空管人员的班组资源管理(TRM)方面,94 年以来欧洲已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建
立和开发实施了TRM 指南以及基于该指南的训练课程。未来的新航行系统(CNS/ATM)
中的人为因素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国际民航组织作为世界民航的代言人,先后对人为因素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做出若干
规定,发布了一些相关文件:1986 年确立了发展人为因素计划的基础,即:提供在各
成员国的经验基础上,开发人为因素培训材料和措施,使成员国更加了解航空中人为因
素的重要性,并使成员国对人为因素问题的反应更加迅速。同时,国际民航组织成立了
由不同背景、不同研究方向和代表不同地区的国际航空界专家组成的安全与人为因素小
组;1988 年发布了关于 “飞行安全与人为因素” 决议A26—9 文件。空中航行委员会
提出了任务的目标:为改善民用航空安全,对人为因素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并积极
响应,办法是提供基于实践的人为因素的材料和方法;1991 年9 月5 日至20 日,国际
民航组织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第十次航行会议上,强调了人为因素在未来空中交通管制系
统设计和过渡阶段中的重要影响,并指出“自动化在减少人的差错方面存在着巨大潜
力”,建议在开展人为因素研究时,一定要将新航行系统的使用和过渡方面的课题纳入
其中。按照此次会议的建议,国际民航组织航行委员会同意修改A26-9 号决议的内容,
将新航行系统纳入人为因素工作之中,重点放在新航行系统相关的人-机界面上;2000
年,国际民航组织依据在近几年完成的飞行安全及人为因素10 年行动计划中取得的经
验,启动了一个新的五年计划。
国际民航组织最近又有许多新的举措:它建议,组织应该提供人为因素方面的训练;
通过修订芝加哥公约的有关附件,在人员执照、航空器的运行、航空电讯、空中交通服
务、航空器失事调查中增加了人为因素训练的内容;增加了人为因素在现在和未来运行
环境中的作用,侧重在未来CNS /ATM 系统中人为因素问题对系统设计、过渡和使用
中的影响;最近出版了有关空中交通管制(ATM)的人为因素指南 (ICAO Doc 9758--AN
/ 966,2000 年第一版);在《航空器运行文件》(国际民航组织8168)、《空中规则与空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二00二年中国民航空管人为因素研究课题报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