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空管资料 >

时间:2010-09-19 10:13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统一计划和协调下,有步骤地开展此项工作。
(二)加快发展我国民航空管对人为因素成果的自主应用能力
我国民航空管队伍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民航空管系统对现代IT 技术也有着较好的自主应用
能力,这些为民航空管人为因素成果的应用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只要目标明确、组织有效,我
国民航空管应该能够在人为因素成果的应用方面具有较大作为。人为因素成果的持续性应用应着力
在以下方面:
1.要加大人为因素成果对我国民航空管规章制度的渗透性,将一切经实践证明有利于空管安
全的人为因素成果,逐步固化为相应的民航空管规章制度,发挥人为因素研究成果在规范民航空
管安全行为中的现实作用,加快形成既能合理吸收国外先进民航空管经验,又能紧密联系我国民
航空管实际、高度重视人为因素的一整套新型民航空管安全规章制度。
2.要在适当引进、合理导入的基础上,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集中支持开发具有较高自主技
术含量的我国民航空管人为因素实验、测试和试验的软硬件系统,为持续进行人为因素研究、长
期拓展人为因素成果的应用开创更高起点。
3.人为因素的教育培训既要高度重视与国际民航前沿接轨,但同时也必须结合我国民航空管
人为因素的自主理论成果,积极提高我国民航空管人为因素教材的自主知识含量,并结合我国民
53
航空管系统特点,探索更加合理、有效、面向不同对象的、更加科学的人为因素教育培训方法。
(三)积极应用人为因素成果,促进空管安全管理变革
充分认识人为因素成果对空管安全管理的指导作用,不断转变安全观念,进一步提高民航空
管安全管理的科学水平。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减少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中强制的盲目性。
从安全的强制性来说,安全管理的强制性也是必然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在因
势利导、鼓励报告的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对民航空管运行的安全监督力度,还应以人为因素为切
入点,做好如下安全管理发展工作:
1.量化民航空管安全状态规格,研发民航空管安全状态检测分析系统。在科学归类、分析和
界定包括人在内的民航空管系统的安全状态要素和建立评价模型基础上,导入空管安全信息系统
数据,通过系统自动检测和量化分析民航各空管部门、各地区民航空管局直至全国民航空管系统
的安全状态,促进定性的粗放型安全管理向自动量化的科学安全管理转化。
2.逐步实现对民航空管运行情况的全息监控。现有技术手段很难监控到民航空管人员的具体
安全工作行为,这不利于对不安全事件的准确调查,也非常容易掩盖民航空管人为因素的实际作
用情况。因此,除雷达和话音数据记录外,还应研究、开发其他形式的、可以实时记录民航空管
人员具体工作行为的监控系统,并结合对民航空管硬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控数据,实现对人及人机
关系进行有效的全息监控,以努力建立一个可以全息返回事件发生场景的途径,更加客观地揭示
不安全事件真相。
(四)准确把握民航空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与人的关系
民航空管系统的自动化可以有效减轻民航空管人员的日常工作负荷,改善民航空管工作流程,
进一步弥补人在民航空管安全工作中的不足。但未来航行系统(CNS/ATM)及星基导航、数据链、
颜色代码、人工智能和直接语音输入等新技术的应用究竟将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并导致安全隐患,
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验证,这不仅包括人与系统间新的交互问题,还将涉及民航
空管人员的安全管理角色等一系列问题。我国民航空管采用新技术的加速度不断加大,这些将是
我们今后5 至10 年逐步面临的实际问题,我国空管现在就此做出前瞻性准备是完全必要的。
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空管对人为因素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规模和特色,在
起点低、自主成果少和应用经验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倍努力、长期坚持、始终不断地发展
人为因素研究和应用,以努力满足迅速增长的空中交通安全需要,为提高我国民航安全水平做出
应有的贡献。
54
附件1
总局空管局人为因素研究专家小组名单
组 长:于恩来 总局空管局安监处副处长
副组长:李京利 总局空管局空管处副处长
成 员:邹国良 总局空管局安监处助理
陈治怀 民航学院空管学院教授
闫少华 民航学院空管学院讲师
邓 鹃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系讲师
韩松臣 南航民航学院空管系主任
周荣杰 东北空管局空管中心总工程师
刘 远 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副主任
宋贤标 华东空管局安监处处长
张国生 中南空管局安监处副主任科员
曹 坤 西南空管局空管中心管制员
胡双智 西北空管局安监处助理
王栓明 乌鲁木齐管理局航气处安监科科长
施和平 厦门航管站航气处处长
吕人力 厦门航管站区域管制室副主任
霍志勤 武汉空管中心管制员
许健武 汕头空管站综合业务室主任
小组秘书:邹国良
顾 问:李顺才 原总局空管局局长助理
55
附件2
关于美、德空管人为因素研究及成果的考察报告
为深入开展空管人为因素研究和成果应用工作,我局组织部分空管人
为因素专家组成员,对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德国宇航中心(DLR)
的有关空管人为因素和人员选拔的研究机构进行了考察。
考察组于2002 年8 月11 日启程赴美,8 月17 日返回。由于路途遥远,
尤其是“9 . 11 事件”后美国航班减少,转机不便,行程安排极为紧张。
先后考察了位于大西洋城的FAA 技术中心和俄克拉荷马城的FAA 民用航
空医学研究院及FAA 学院,尔后返京。
考察组又于9 月4 日由京启程赴德,考察了位于汉堡的德国宇航中心
心理学研究部,于9 月9 日返京。
考察组参观了FAA 和DLR 有关空管的研究设施,认真听取了专家的
研究工作及成果介绍,就“空管中的人为因素”和“管制员选录体制和具
体方法”等问题与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探讨并索取了相关材料,其中包括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二00二年中国民航空管人为因素研究课题报告(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