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一) 持续分析人为因素对空中交通管制行为的影响,跟踪我国民航空管安全中人为
因素的变化趋势,不断提出切合我国民航空管安全管理的新建议和新措施,加快我国民航空管安
全规章和制度导入人为因素研究成果。
(二) 充分吸取国外空管人为因素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结合我国民航空管系统
安全管理的过渡性发展特点,通过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争取在近3 年内完成空管工作软硬环境的
限制规定、空中交通管制人员选拔、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能力测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报告等应用
系统的开发建设,通过对人为因素研究成果的应用,全面改造我国民航空管安全管理方式提升安
全水平。
(三) 提高对民航空管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能力。现行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在信息处理
方面存在着:不安全事件事后处理,安全信息滞后;对生产运行安全状态缺乏监控(导致不安全
事件的掩盖),收集信息不完整等固有缺陷。为改变这种情况,在雷达联网基础上今后应建立针对
性的、基于雷达数据的民航空管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将设定安全模式(低高度、冲突)下的告警
实时提交给安全监察部门,并进行准实时核查,防止人为掩盖不安全事件和造成安全信息疏漏。
(四) 积极推行鼓励报告和有条件免予处罚制度,因势利导,客观、科学地捕捉民航空管
安全信息。由于传统安全管理经常置民航空管人员于无可申辩的弱势地位,长此以往,自然而然
地产生了该群体为回避可能遭遇的处罚(或不公正处罚)与安全管理者的博弈。“鼓励报告和有条
件免予处罚”严重冲击了传统空管安全管理观念,显著改变了当事人与管理者关系,较好地避免
了安全工作关系的对立状况。对于我国民航空管来讲,这虽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只要我们认
51
真转变安全观念,不断增强安全管理客观性,积极采取适当手段,努力改善安全工作中管理与被
管理关系,完全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信息处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五) 创建和不定期发行《民航空管安全与人为因素简报》,编著、出版有关人为因素培训
教材,翻译、出版外国专家有关人为因素专著,扩大国际民航组织有关人为因素文件发行。通过
各种手段,在我国民航空管领域内尽快全面普及最新空管人为因素研究理论和成果,积极推动民
航空管安全观念和安全行为变革。
(六) 建立示范基地,科学推进人为因素成果应用。在我国民航空管人为因素自主成果较
少、缺乏应用经验,并且人为因素知识不够普及、民航基层空管部门对成果接受能力较差,所以
短期内要在民航空管领域内进行大规模、全面的人为因素成果推广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较高的安全
管理风险,为此,应高度重视人为因素的实践性,尽快开辟人为因素成果应用示范基地,以点带
面、科学地推进人为因素成果的实际应用。在总局空管局和空管人为因素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
验和应用基地将在如下方面发挥具体作用:
1.验证有关人为因素理论和实验室仿真研究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对民航空管人员实际安全行
为的长期观察,不断完善民航空管人为因素内涵,寻求各种具体人为因素对实际民航空管安全行为
的作用规律,为院、校和科研所开创一个适合人为因素理论研究的、可控的现场实验环境。
2.验证涉及人为因素成果应用的民航空管安全规章、程序和标准的准确性,各类人为因素测
试、实验和应用系统的可行性,人为因素课程的培训和教育的效果,各种人为因素成果应用对民航
空管安全的综合性影响,为在我国民航空管领域内加速人为因素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创造条件。
3.在全局范围内对执行涉及人为因素成果应用的民航空管安全规章、程序和标准进行运行操
作示范,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广人为因素成果的应用。
二、我国空管人为因素研究和成果应用的长远目标
从长远看,持续发展我国空管人为因素研究和成果应用工作,必须重视自主研究和应用能力
的提高,积极应用空管人为因素成果促进空管安全管理变革,并准确把握民航空管自动化技术创新
与人的关系,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加快提高空管人为因素自主研究能力
逐步形成我国民航空管对人为因素理论的自主研究能力。在目前跟踪和消化、导入和应用的
基础上,为提高对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实践的科学指导水平,应把培植我国民航空管人为因素理论研
究人才和应用自主能力作为空管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战略性目标来对待,大力发展对空管人为因素
的科学研究工作:
1.理论模拟分析。即通过逻辑推导或书面演绎进行民航空管人为因素的理论研究。理论模拟
52
分析虽然有缺乏临场真实感、局限于对设定因素研究和研究结果抽象等不足,但它具有研究周期短、
研究成本低、理性强等优势,且是开展其他研究方式的必要基础,必须长期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从
事空管人为因素理论研究和理论模拟分析,以更好地解决相关理论问题。
2.仿真分析。即利用逼近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实际效能的实验仿真系统对民航空管人为因素进
行分析研究。仿真研究的临场真实感较强,实验的针对性容易设置和控制,实验风险小、便于重演。
现代智能化仿真系统不仅能够直接处理理论模型,并且还能够按设定的模式进行实验结果的自动分
析。
仿真分析必须借助一个适当的硬件系统,相对于实体系统的逼真程度受到仿真系统建设者的
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且运行成本较高。应主要依托民航院校和研究所研发和建设人为因素仿真系统,
对有限的人为因素研究也可以直接采用空中交通管制模拟培训系统进行。
3.开展可控的人为因素现场实验。即利用实体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在可控的情况下,观察人
的临场工作行为,考察人为因素在实际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的发生情况和作用情况。只要周密设计、
谨慎控制,人为因素现场实验的工作风险是完全可以回避的。
通过人为因素现场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地达到观察人为因素作用机制、评估人为因素作用过程
和结果的目的,这对于验证理论成果和研发应用系统具有其他研究手段不可替代的独到作用,应在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
二00二年中国民航空管人为因素研究课题报告(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