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值。
由此可以看出,选用较低的发动机,在巡航飞行时提高飞机的升阻比,将使旅客机的
飞行使用费用降低,经济性提高。因此,在客机总体方案设计过程中,在选择型式时应特别
注意减小配平阻力;在选择各部件的几何参数和进行几何外形设计时,也要特别注意减小阻
力,提高升阻比;机翼应采用比较大的展弦比,翼型应采用层流翼型或超临界翼型,以减小
阻力。
Ce
§9.2 旅客机的内部布置
一、旅客座舱的布置
在上一节中已谈到,客机和运输机应尽量增大其相对的商务载荷质量,客机的商务载荷
决定于旅客的数量。客舱的布置,就是要保证布置安排好旅客的座位,并使飞机的空机质量
最轻。旅客的数量是飞机设计要求给定的,但在布置时,也应考虑到增加旅客数量及对飞机
进行改型的可能性。
现代客机按座位的舒适程度和在飞行中对旅客的服务条件,常采用不同级别的座舱,Ⅰ
级是最高级、Ⅱ级是旅行级、Ⅲ级是经济级。
(一)旅客座舱的宽度
图9.1 示出了旅客座椅的基本尺寸,参考数据在表9.1 中列出。
布置旅客座椅的基本要求是:
图 9.1 座椅的尺寸
1.通常采用由2 个或3 个座椅组成一个
座椅单元。Ⅰ级客舱只采用由2 个座椅组成
的单元,Ⅱ级和Ⅲ级客舱可以用2 个座椅的
单元,也可以用3 个座椅的单元。
2.Ⅰ级客舱的座椅应有可以后仰45°的
靠背和放脚的活动台面,以保证旅客能半仰
卧地休息;Ⅱ级和Ⅲ级客舱的座椅靠背应分
别能后仰36°和25°。
3. Ⅱ级和Ⅲ级客舱的座椅靠背应能自由地向前倾。这样,一旦发生事故,使后排旅客
的头不致碰到前排座椅的靠背。
表9.1 旅客座椅的基本尺寸
单排座椅的总宽度
(mm)
旅客座
椅的级
别
扶手间的
距 离
B(mm)
扶手的
宽 度
b(mm)
座垫前缘
到靠背的
距 离
L(mm)
座椅距地
板的高度
h(mm)
座椅靠背
的高度
H(mm)
座椅靠背
的后倾角
β
B2 B3
Ⅰ
Ⅲ
500
440
70
50
500
470
445
445
1140
1120
45°
36°
1260
1030
—
1 520
注:Ⅰ级每排座椅之间的距离等于120mm;对更舒适的座椅,此尺寸增大到300mm,而座椅单元的总宽
度B2增至1480mm。
· 140 ·
4. Ⅲ级客舱,因各排座椅之间的间距较小,座椅的座垫应是可折起的,就象影剧院的座
椅一样。
5. Ⅰ级客舱每一个座椅必须有两个扶手,Ⅱ级和Ⅲ级客舱的座椅,每排中两个座椅之间
的扶手只有一个。
6.座椅单元之间过道的宽度,在距地板平面等于或大于635 毫米高度处(即座椅扶手高
度处),当旅客数从20 人到299 人时,应不小于510 毫米,在300 人以上时,应不小于650
毫米。
7.客舱只有一条纵向过道时,在过道的每一边最多只能安排3 个座椅,因而,如果每排
座椅数多于6 个时,则应安排两条纵向过道。
8.客舱的内蒙皮与座椅结构(按扶手处或上部靠背处)之间的间隙,对于Ⅰ级客舱不应
小于50 毫米,对于Ⅱ级和Ⅲ级客舱应不小于30 毫米。
9.客舱墙壁的厚度,包括承力件、隔热隔音层和装饰层,初步设计时可以取120~130
毫米。
表9.2 列出了一些旅客机的数据。
表9.2 旅客舱中座椅的布置
每排的
座椅数
座椅单元的
型式和数目
过道宽度
(mm)
扶手和墙壁
间的间隙
(mm)
在座椅区的机身
宽度或机身直径
(mm)
具体客机的机身直径
(mm)
3 1+2 510 30 2380 —
4 2+2 510 30 2870 图-124,图-134-2900
5 2+3 510 30 3360 图-104,伊尔-18-3800
6 3+3 510 30 3850 图-154,伊尔-62-3800
7 2+3+2 650×2 40 5200 波音707-3760
8 3+2+3 650×2 45 5700
L-1011-5970
DC-10-6020
伊尔-86-6080
9 3+3+3 650×2 50 6200 波音747―6490×6800
10 3+2×2+3 650×2 50 7050
(二)客舱长度的确定
1.按给定的旅客人数和前面所选定的每排座椅的数目算出座椅的排数。当然,由于机身
需要有良好的流线型外形,客舱尾部的宽度要变窄,所以后面几排座椅的数目可能要减少,
这时就要增加排数,以保证安排给定数量的座椅。
2.两排座椅之间的纵向间距应为30 毫米的整倍数(英、美等国要求为1 英寸或25.4 毫
米的整倍数)。
Ⅰ级客舱为980~1080mm;
Ⅱ级客舱为840~870mm;
Ⅲ级客舱为780~810mm。
· 141 ·
此间距用t 表示,如图9.2 所示。
图 9.2 座椅的纵向布置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飞机总体设计(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