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航空制造 >

时间:2010-10-20 23:45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二)根梢比η
机翼的根梢比η 是其翼根弦长与翼尖弦
长之比,三角形机翼的η 理论值为无限大。
对于亚音速飞机,需考虑η 对机翼诱导阻
力的影响。机翼诱导阻力系数的表达式为:
πλ
2
y
xi
C
C = k (6.1)
其中系数k 与η 的关系如图6.10 所示。
当η 一定时, k 是η 的函数,由图6.10
可见,当η =2.5 左右时, 值最小,即诱导
阻力最小。这是因为此时机翼上的气动载荷分
布接近椭园形,减小了下洗速度,这也是许多
亚音速飞机多采用大展比和
k
η =2.5 左右的梯
形翼的主要原因。
对于超音速飞机,如果用三角形机翼,其
根梢比很大,此时诱导阻力已不再是所要考虑
的主要因素了。对于后掠翼,也主要是从有利于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方面去考虑η 的选取。
图6.10 k 与η 的关系曲线
(三)后掠角χ
增大机翼的后掠角,可以提高临界
M 数,延缓激波的产生,这是高亚音
速飞机多采用后掠翼的根本原因。
对于超音速飞机,在一定的飞行
M 数范围内,增大后掠角也可以改善
其气动特性,降低气动阻力。图6.11
示出了不同后掠角时,机翼零升力阻力
系数的特性曲线。
后掠角χ 是对机翼特性影响较大
的一个几何参数,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
的设计要求后选定。增大后掠角可以降
低气动阻力,但同时也会使机翼结构重
量增加。因此,就应根据飞机设计要求中给定的飞行M 数,选取合适的后掠角。通常是要避
开音速前缘,采用亚音速前缘或超音速前缘,如图6.12 所示。
图6.11 不同后掠角机翼的Cx0 ~ M 曲线
当机翼前缘处于激波扰动锥之内时,即当γ < μ 时即为亚音速前缘,此时,机翼前缘处的
· 78 ·

气流流速为亚音速,对降低气动阻力有利。
按满足亚音速前缘的要求,当飞行M 数等于1.2~1.8 时,机翼尖点扰动锥的半顶角
= ° °

= 56.5 ~ 33.5
1
1
M2
μ arctg ,则机翼前缘的后掠角应取为χ = 45° ~ 60° 。
图6.12 亚音速前缘的后掠机翼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当M >2 以后,要保持亚音速前缘,则χ 值要求很大。对后掠翼而
言,χ 值过大,对结构设计极为不利,机翼结构重量将显著增加。因此,这时可以采用后掠角
较小的超音速前缘,以避开波阻最大的音速前缘。美国的F -15、苏联的МИГ-25 超音速飞机
机翼前缘的后掠角分别为45°和40°。
机翼后掠角加大,可以改善其高速的气动特性,但对其低速特性是不利的,尤其是在最
大升阻比和最大的可用升力系数方面差别很明显。它们的变化规律如图6.13 和图6.14 所示。
图6.13 K ~ M 曲线 图6.14 Cy ~ α 曲线
为了使飞机能在低速和高速时都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许多飞机采用了可变后掠翼。
采用可变后掠翼的飞机,能够在飞行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飞行状态的需要,来改变机翼
可动部分后掠角的大小。显然,在改变机翼后掠角的同时,机翼的展弦比和顺气流方向的翼型
相对厚度等一些其它参数也相应改变,结果对机翼气动力特性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例如美国的
F -111 多用途战斗机,当其后掠角变化时,其机翼的主要几何参数和气动力系数的变化情况
· 79 ·

如表6.2 所示。
表6.2 F-111 飞机机翼的数据
前缘 M=0.85 M=2.5
后掠角
前χ
翼展
l(m)
机翼
面积
S(m2)
展弦比
λ
顺气流
相对厚度
C (%) Cx0 Kmax Cx0 Kmax
Cy着陆
16° 19.2 64 5.75 7.2 / / / / ≈2
50° 14.6 60 3.56 6.0
0.014
~0.016
13.4
~12.5
/ / /
72.5° 9.74 57 1.66 4.0 / / 0.025 4.22 /
从表6.2 中可以看出,当机翼的后掠角变大时,机翼的展弦比λ 、顺气流的翼型相对厚度
C 随之也明显地减小。因此,也就使超音速的波阻减小,使飞机的高速性能得到改善,而当
飞机在低速飞行时,机翼的后掠角变小,则可以改善飞机的低速特性,使诱导阻力减小,
提高。在起飞着陆时,机翼采用小后掠角并与襟翼一起使用,可以显著地改善飞机的起飞着陆
性能,降低着陆速度,缩短滑跑距离。
Cy max
F-111 起飞时, 前χ =16°,着陆及亚音速巡航飞行时, 前χ =26°,高、低空超音速飞行时,
可选用72.5°以下的适当的后掠角,机翼采用NACA 64A 系列的翼型,带有常规机翼的负扭转,
并布置有前缘缝翼及后缘开缝襟翼。因此,其所适用的速度范围是比较宽的。
(四)机翼边条
大后掠角机翼前缘在迎角不大时就能
产生自前缘卷起的脱体涡,从而产生非线
性的涡升力,如图6.15 所示。但是机翼后
掠角太大,其低速性能较差。
鉴于从大后掠角细长机翼会产生脱体
涡升力和小后掠机翼低速升力大的两方面
考虑。70 年代,一种中等后掠机翼前加上
大后掠细长边条的设计新布局就出现了。
边条的气动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边条
前缘产生强的脱体涡,可以直接产生涡升
力;二是边条脱体涡对机翼流场的有利干
扰会推迟机翼表面的气流分离。边条机翼
的布局特别适于改进飞机大迎角气动性
能,如图6.16 所示。
80 ·
图6.15 细长机翼的涡升力(低速,后掠角75O)
无边条
有边条
有边条
有边条
·

升力系数 力矩系数 极曲线
图6.16 有无边条机翼的气动特性的比较
F-16,F-18,米格29,苏27 等战斗机都采用边条机翼的布局形式。边条与近距鸭翼有相
似的对机翼有利干扰作用,而边条在大迎角时比鸭式布局在升力特性上有更大的优势。鸭翼在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飞机总体设计(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