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空管资料 >

时间:2010-07-25 01:59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顾名思义:地面因长波辐射降温而冷却,使近地面层空气冷却饱和(或过饱
和),大量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形成的雾叫辐射雾。依据其对能见度的影响,又将
辐射雾分为辐射轻雾(1.0km≤能见度≤5.0km)和辐射雾(能见度<1.0km)。
2.2 辐射灾害雾
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航机场都装上了二类盲降设备,飞机可在最底能见度标
准500m(含)时起飞,800m(含)时降落,500m 以下禁止飞行。因此,为更
好适应航空飞行需要,可将辐射雾细分为两个级别,500m≤能见度<1000m,称
为辐射雾,能见度<500m,称辐射灾害雾,这样,我们定义辐射灾害雾为:地面
因长波辐射或辐射为主,平流为辅而形成的辐射性浓雾,致使地面能见度<500m,
称为辐射灾害雾。它严重威胁着航空飞行的安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通运
. 2 .
输带来不便或隐藏危机,是目前航空气象工作者努力研究的一个课题。
3 辐射灾害雾的形成条件及主要特征
3.1 辐射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及气压系统
长期以来,人们对辐射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及气压系统有了较准确的把握:
晴夜,微风,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有逆温层)和近地面层水汽充沛,气压系
统为弱高压(或高压脊),鞍形场或均压场,可统称为除低气压以外的“弱气压
梯度区”。
3.2 辐射灾害雾的形成条件及主要特征
统计17 时、18 时、19 时和05 时的平均水汽压(e)和平均相对湿度(f),
辐射轻雾平均为e1=1.4,f1=92%,辐射雾平均为e2=3.2,f2=96%,辐射灾害雾平
均为e3=5.6,f3=99%。根据绝对湿度近似计算公式a=289* e/T(T 为绝对温度,
T=273+t)则绝对湿度之比有如下形式a2/a1=e2/e1*(273+t1)/(273+t2),若不计温度差
异,即令(273+t1)/(273+t2)≈1,则a2/a1≈e2/e1,因此,可得不同级别辐射雾的平
均绝对湿度之比,a3/a1=5.6/1.4=4 、a3/a2=5.6/3.2=1.75。
统计表明,形成辐射灾害雾的近地层空气,在逆温层形成前后和最低气温前
后,绝对湿度之比:辐射雾是辐射轻雾的2-4 倍,明显具有高湿性特征。
对平均相对湿度(f)的统计表明,尽管辐射灾害雾仅比辐射雾和辐射轻雾
分别高出3 和7 个百分点,但形成辐射灾害雾的近地层空气,在逆温形成前后
和最低温度前后均接近饱和,具有高饱和性特征。
研究表明,就水汽凝结的两种途径(降低温度和增加水汽)而言,一方面,
当水汽条件一定时,近地层大气降温幅度的差异,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辐射雾
的淡浓程度;另一方面,高湿性和高饱和性是形成辐射灾害雾的物质基础和决
定因素。如果将总降温量(冷却量δt)划分为第一冷却量δt1(降温开始到温度
露点相等的降温量)和第二冷却量δt2(温露相等的温度到最低温度的降温量),
则有δt=δt1+δt2, 当δt 一定时,δt1 越小,δt2 就越大,所以饱和性越高的
湿空气,在水汽凝结或凝华时会获得更多的冷却量δt2。初步认定辐射灾害雾、
辐射雾、辐射轻雾的冷却量分布δt1/δt2 分别为1/3、2/2、3/1。雾的生消过程,
实际上就是水汽和雾的平衡转化过程,当实际水汽压e 大于当时温度下的饱和
水汽压E 时,生成雾,反之雾消散。实际水汽压大小主要由空气的水汽含量多
少决定,随温度的升降略有升降,而饱和水汽压E=E0• 10(at/b+t)依温度成指数关
系,当δt2 增大时,e 与E 的值会加速分化,可见空气湿度越大(有足够的水汽
可凝结),δt2 越能发挥功效,当e 越大,δt2 越大,就会有大量水汽凝结或凝
华成雾。
据以上统计与分析,可总结出辐射灾害雾的形成条件及主要特征:
具有良好的辐射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和气压系统。
. 3 .
⑴. 近地面层空气在17—19 时(逆温形成前后)和5 时前后(最低气温前
后)具有高湿性(绝对湿度大)和高饱和性(相对湿度大),这是辐射灾害雾形
成的主要特征。
4 辐射灾害雾的归类
根据辐射灾害雾的形成必须具有大量的水汽条件,而水汽来源各不相同,并
对辐射灾害雾生消在时间上,强度上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便于分析和
研究,我们根据形成辐射灾害雾的水汽来源的不同将辐射灾害雾定义为三种类
型:“雨(雪)接雾型”,“雾接雾型”,“雾接雨(雪)型”。
4.1 雨(雪)接雾型
(1) 环流特点:(见图1)哈尔滨地区白天有南来小低压西南东北向(30km
/h)快速移入和移出,并造成一定时间内的降水,其西北部高压在大兴安岭前
受阻,西北—东南向移速较慢(5km/h),在南来低压移出后12—18 小时内(夜
间至清晨),该地区由南来弱高压(脊)控制,天气转晴。,
(2) 水汽来源: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来低压的降水,故称“雨(雪)接雾
型”,另一部分为南来弱高压(脊)北部的水汽北移。
(3) 辐射灾害雾生成过程:弱高压(脊)内晴夜微风,17 时至19 时和05
时近地层空气具有高湿性(平均水汽压≥7.0)和高饱和性(平均相对湿度≥
97%),随着夜间地面辐射降温,易在清晨生成辐射灾害雾,有时水汽条件较好
时午夜前后即可生成辐射灾害雾。平均1 年1—2 次。
(4) 辐射灾害雾消散特点:与一般辐射雾相似,上午至下午逐渐消散。随
着高压向弱高压区内移入,次日一般不在形成辐射灾害雾。典型例证是2001 年
10 月22 日的射灾害雾,21 日17 时南来小低压移出哈尔滨地区(13-16 时有降水),
天气转晴,由南来弱高压控制该地区,高压主体在大兴安岭前少动,环流与“雨
(雪)接雾型”相似。17-19 时哈尔滨地区平均相对湿度96%,平均水气压9.6,22
时到22 日10 时哈尔滨地区出现辐射灾害雾,最低能见度100m,机场被迫关闭
12 小时,造成多个航班延误和大量旅客滞留机场。
4.2“雾接雾型”
(1)环流特点:(见图2)高空无明显冷暖平流,蒙古冷高范围大,稳定少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空管资料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