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军用航空 >

时间:2021-02-02 14:34来源:帧察点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当后来的人们提到在50年前首飞的歼-12时,通常会说,“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历史上首个脱开米格飞机的格局,完全自主设计并投入试飞的喷气式歼击机型号”。对于那些喜欢探寻历史的航空爱好者来说,歼-12又是在那些纷繁却又冷门的“冷战中国航空工业X计划”中,唯一完成实机制造并投入试飞的型号。

  决定写下这篇颇为冗长的拙作之前,笔者对歼-12也曾经有过很多设想。设想过它在1972年就有机会走上战场,在越南北部丛林的天空中,和设计思想与之相比完全是两个极端的F-4较量一番;设想过它成为“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机,把歼-12敏捷灵动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军迷们还曾设想过,由1970年规划的“远轰”携带歼-12作为“子母机”验证的方案(摘自《战场》第11期《中国红色空中舰队》一文)

  而在了解到更多历史之后,设想逐渐变成了追寻与歼-12命运相关的两个问题:歼-12在下马时的状态,能不能做到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以及更为根本性的——从1969年提出要求,到1979年下令停止研制,这10年间,空军对歼-12的定位究竟是什么?

  疯狂七月:从两句话开始的“4吨小飞机”计划

  很多资料提到,空军提出“小歼”是在1968年4月,原因是受越南和中东战场空战的影响。在目前笔者掌握的资料中,关于歼-12最早明确的正式记录则出现在1969年3月,空军向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办就国防科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研制“小型轻便歼击机”,要求“设备简单、造价低廉、随时能飞、到处能打,能在公路上起飞着陆”。

  但不知中间出了什么问题,等到这个要求落实到1969年4月三机部(1982年改称航空工业部)军管会召开的各厂军管会领导干部会上,关于具体指标只有两句话:一是飞机总重4吨,二是飞机最大平飞M数1.5。至于预想的作战对象、要取代的机种、使用范围——这在当时都是很不明确的。



▲但凡是个自研型号军机,总要有个作战对象才是,比如歼-8研制时的作战对象就明确为F-4(与之抗衡)、F-104、F-105(具备一定优势)和B-58(主要攻击对象)

  当320厂总军代表,革委会副主任朱维斌在会场上接受了“4吨小飞机”的任务时,320厂设计所副所长、强-5总设计师陆孝彭已经被关押批斗8个月之久。空军和三机部领导致电江西省革委会要求放人,却没有得到答复。双方商定立刻上报国务院,请求将陆孝彭解救出来,主抓新机研制。最终在周总理亲自过问下,陆孝彭终于被释放出来。

  从“牛棚”里放出来才三天,陆孝彭就投入了新机的方案设计中。当了解到“4吨小飞机”的“两句话”指标时,他想起了当初在112厂设计室参与歼教-1研制后,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们最早自研喷气式歼击机的尝试——1958年3月的东风104方案,该方案使用一台RD-9B发动机,正常起飞重量4.4-4.5吨,最大平飞M数1.4,均与“4吨小飞机”接近。

 



▲东风104方案模型,两侧进气布局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前向视野,使用切尖带小边条的三角翼提升高空性能(升限指标17000-18000米),计划大量使用蜂窝结构减重

  1958年6月,徐舜寿对东风104方案进行内部评审时指出,飞机设计不能脱离实际太远,东风104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太多,短期内是实现不了的,方案遂告停止。同年8月,陆孝彭离开沈阳112厂,来到南昌320厂主持东风106(强-5前身)的研制,但参与东风104的经历,使他对“4吨小飞机”这个概念并不陌生。

 



▲在研制强-5之前,320厂通过仿制生产米格-19P/PM全天候歼击机,也初步实现了从制造初教-6、运-5这类活塞式飞机向喷气式飞机的跨越(图为1959年11月28日,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为320厂试制的第一架米格-19P剪彩)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东南惊鸿:世界最轻超音速歼击机歼-12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