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军用航空 >

时间:2021-02-02 14:34来源:帧察点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01批歼-12外观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加长了后机身,并以喷流引射理论要求修改机尾罩外形,这使得01批歼-12的后机身在侧视图上看起来有一些不协调;但蜂腰设计终于完全能够按照陆孝彭的想法进行了,在使得俯视图上的歼-12更加灵动的同时,也让歼-12的“减阻”大业进行到了最关键的一步。

 


▲01批歼-12三视图,明显可见蜂腰部分

  另外为了简化生产,减轻重量,01批歼-12取消了前缘缝翼、襟翼也从双缝襟翼改为富勒襟翼(单缝后退式襟翼),并缩小襟翼滑轨整流罩以降低阻力;为了尽可能弥补由此带来的机动性损失,外翼上反角7度调整为4°,以改善升阻比和延后激波位置。同时为了缩小主起落架整流罩尺寸,机轮直径和宽度分别缩小了2厘米。

  重量和阻力上的斤斤计较到此为止,接下来的改进集中于武器和外挂。首先为提高开炮时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左侧30毫米航炮和右侧23毫米航炮分别后移23厘米和21厘米;根据原型机改进的经验,在内翼下方增加一对外挂400升副油箱的挂点(此时最大航程1445千米),在外翼下方增加一对挂载霹雳-2导弹的挂点(一说是从第8架飞机开始)——不过歼-12的图实在太少,连挂副油箱的图笔者都没见过。

 



 

▲01批02架歼-12(机身编号02)现陈列于中国航空博物馆洞库,可见机头左侧30毫米机炮炮口位置后退到前起落架后方,右侧23毫米航炮炮口位置退到翼根处

  另外,320厂在01批歼-12飞机上,还展开了在飞机起动箱口盖、氧气瓶口盖、以及机头3-6框外侧壁,使用耐疲劳、减震性更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测试。起动箱口盖和氧气瓶口盖试验件分别在1975年交付并装机,1977年12月28日,01批03架歼-12换装复材机头外侧壁后也进行了试飞。

 



▲长约1.2米,高约0.9米的复材机头外侧壁(右侧);这样一架小巧但并不简陋的战机,要想做到“年产300架”,乃至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工厂也能快速量产的难度是很大的

  由于这批飞机计划要生产10架,所以改进方案还要牵涉到如何按小批生产标准进行全面规划协调,这就要对图纸的工艺性进行审查,重新提供全套工艺、生产文件。01批歼-12直到1973年12月方开始出图,而此后320厂又在1974年上半年的“批林批孔”中经受冲击,下半年才再次逐渐恢复正轨。

  1974年8月12日,国家纪委和国防工办批复同意投资4500万人民币,为320厂建立歼-12生产线,并充实海防导弹生产线和加强科研设计试验条件。对于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大一笔投资的320厂来说,这当然是一针强心剂;但当01批歼-12于1975年年初组装完成的时候,三机部原定的1974年底歼-12设计定型节点已经耽误了,对于一架首飞节点严丝合缝的飞机来说,这事儿就更透着些不妙了。

 



▲如果歼-12能够早几年成熟,并在可生产性和性能上更好地取舍一番,这款几乎是为“反帝事业”量身打造的飞机,很可能会在亚非拉地区的防空作战中大有作为

  风云突变:“你管这叫训练机”?

  01批歼-12共投料制造10架,总装出3架,01架用于飞行性能和机炮射击试飞,1975年7月1日首飞;02架用于操纵稳定性试飞,1975年10月31日首飞;但由于政治因素影响,歼-12的试飞进度此后又中止了1年零8个月,这使得用于特技和系统性能试飞的03架机虽然1976年9月即总装下线,但长期未投入试飞,在1977年6月29日01架恢复试飞后不久,03架飞机方于1977年7月23日首飞。

  就在歼-12试飞暂停期间,1976年6月(一说12月),空军以(76)司科字110号文向总参请示批准歼-12飞机主要技战术要求,将其定位改为“用于接替比斯飞机(指米格-15比斯)、歼-5飞机,作为训练超声速飞机飞行员的过渡机种”;指标也多为未经改进的歼-12原型机飞出来的数据,如最大平飞M数不小于1.2,升限不低于16800米,航程不小于950千米,起飞/降落滑跑距离不大于500/510米等。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东南惊鸿:世界最轻超音速歼击机歼-12的故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