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民航局党组召开民航“十四五”发展专家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中国科学院龚健雅院士等20位行业内外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统谋划“十四五”期间民航改革发展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展开交流讨论。民航局局长冯正霖主持会议,副局长董志毅、吕尔学、崔晓峰、胡振江出席会议。
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张哈斯巴根/摄)
中国科学院龚健雅院士、陆建华院士,中国工程院张军院士、严新平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王云鹏,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凌建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院长孙建红,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院长李玉龙,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李勇,中电集团二十八所首席专家丁一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越让,大疆公司副总裁邵建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华为全球交通业务副总裁王国钰,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于占福,交通运输部规划院党委书记杨文银,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杨国庆,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原党委副书记、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原总经理张光辉,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规划院院长胡华清参加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分别围绕航空安全、北斗应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航空物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通航发展、机场建设、临空经济、服务品质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并对《关于“十四五”期间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意见建议。
冯正霖在会上介绍了自“十三五”以来我国民航主要成绩,并围绕如何评价民航“十三五”发展成绩,如何把握新阶段新任务新形势,如何谋划民航“十四五”发展,介绍了民航局党组初步进行的若干思考和工作思路。冯正霖表示,近年来,召开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已成为民航局谋划行业发展思路、完善行业发展政策、确定行业重点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近几年,民航局工作务实、针对性强,与广泛听取吸纳大家意见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当前民航局正在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统谋划“十四五”期间改革发展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更加有必要广泛听取行业内外各方意见。今天专家学者为民航“把脉问诊”,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对民航谋划好“十四五”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工作很有启发。民航局将认真予以研究吸纳,将好的意见建议落实到民航“十四五”规划中,落实到深化民航改革工作中,落实到新时期民航强国建设战略进程中,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
民航局安全总监及综合司、航安办、计划司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肖敏)
民航“十四五”发展专家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摘编
近年来,邀请民航行业内外专家、单位主要负责人召开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已成为民航局谋划行业发展思路、完善行业发展政策、确定行业重点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
日前,民航局党组召开民航“十四五”发展专家征求意见座谈会,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统谋划“十四五”期间民航改革发展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向20位行业内外专家学者问计问策。
这20位专家学者,既有相关科学工程领域的院士,也有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的教授学者;既有来自民航科教创新攻关联盟成员单位的代表,也有来自高科技企业的专家;既有航空制造企业的专家,也有OTA等 新兴市场主体的专家;既有行业内老领导与资深专家,也有行业外咨询机构的学者。这些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若干良策。为进一步集思广益,凝聚发展合力,推动民航强国建设,现将20位专家发言摘要刊登。
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健雅
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健雅(肖敏/摄)
我就卫星导航应用方面提一些建议。一是导航方面。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在民航领域相关系统的使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要具体应用还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应用标准、现有系统改造等。从导航系统功能和性能上看,在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中,北斗系统可以排在第二、第三名的位置上,特别是北斗系统的短报文功能,这个功能相当于在导航系统中融入了通信功能,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把飞机的实时位置推送到系统中去,这是其他导航系统不具备的。比如,如果当年失踪的那架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安装了北斗系统,就不会出现找不到的问题。在“十四五”期间,建议民航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等能够在标准对接方面进一步推进。二是遥感的应用方面。一是选址。比如在西藏一些人都很难到达的地区,测量是很难的,而运用卫星遥感来进行选址的技术是比较成熟的,精度相对不错。另外,在机场环境方面,卫星遥感可以对机场平面进行监测,实现对障碍物的控制。如果把机场作为一个常态化的点来监测,两三个月出一份监测报告,将实现对超高建筑物的有效监测。还有一个就是电子信息位置服务,对于民航而言,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比如飞行位置信息。其他应用还有机场内部车辆,我们可以对运动的目标进行实时监控,这对民航机场精准高效运行非常重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建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建华(肖敏/摄)
空中互联网是未来空中航行系统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国家“互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民航安全、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具有空中互联网功能的飞机数量有限,这方面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一是建议发展基于5G的ATG技术,将其纳入民航“十四五”规划。二是发展智慧天网及应用。智慧天网是上海市支持的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完全自主可控,可以提供安全的信息通信服务。应用智慧天网,飞机前舱数据的保密安全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后舱也可以提供宽带通信服务。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包括极地在内的全球无缝覆盖,满足飞越极地时的不间断宽带通信需求,而且这个网络通信协议完全是自主的。三是智慧天网和ATG可以联合设计,实现一体化发展。飞机目前几乎是信息孤岛,如果飞机也能实现宽带覆盖的话,将有效推进民航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另外,民航“十四五”规划涉及方方面面,交叉性比较强,还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协同攻关,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起来解决技术乃至技术科学问题,加速推动民航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军(肖敏/摄)
要准确识别、把握发展大方向。疫情的危机为中国民航发展带来了先机,如何将这一战略机遇转变成民航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中国民航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十四五”期间,要加强民航发展布局与国家战略布局的互动,统筹考虑比如长三角半小时经济圈等战略对民航发展的深层次影响,系统考虑如何将民航运输更好地融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科学应变,掌握发展主动权。要把民航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民航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实现民航系统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自主可控。要强化民航应用基础研究,以应用基础为源头,打通民航科技创新链条,兼顾航空制造上游产业,支撑民航中下游产业。要提高立法质量,加快推动民航领域重点立法,启动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大专项,全面梳理民航法律体系。要推动我国民航优势技术与标准的国际化,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航空应用、智慧机场、绿色发展等自主技术标准体系。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中国民航的软实力。要主动求变,塑造发展新优势。智慧民航是国际民航科技竞争的“新赛道”,要发展新一代智慧民航系统,预先布局临近空间、亚轨道、超音速飞行等未来前瞻方向。要加强国际智库建设,为中国民航强国建设赢得友好的国际环境,组建创新专家组,加强民航创新的国际参与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严新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严新平(肖敏/摄)
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主题是安全、绿色和智能,这是各种运输方式追求的目标。安全是各种交通的永恒主题,交通安全是管理、技术与人员素质最终耦合的结果。如何应用高新技术提升民航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比如,民航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乘客行为分析,以减少安全风险;应用智能系统,增强飞行导航、空管等可靠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强安全性。绿色运输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追求的目标,进一步重视民航的绿色发展十分必要,包括应用绿色能源、实现能效控制,在机场枢纽开展交通能源融合研究,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得到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民航系统高校的学科建设力度,在强调为行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发挥民航系统高校在学科发展、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王云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王云鹏(肖敏/摄)
我有三点建议。一是民航要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面向生产一线、面向世界一流的民航科教创新体系。首先要搭建平台,在关键领域设立一至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次要打造团队,民航系统应进一步完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等人才培养链条,要把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力量整合起来,遴选出一批行业带头人;最后是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落地,民航重点任务要与国家科技计划衔接、融通,推动建立常态化的民航智库组织。二是“十四五”期间,民航在推动重大示范工程方面要有重点,比如重点强化支持智慧机场、智慧空管、智慧航空器运行等方向。三是要进一步发挥民航科教创新联盟的作用,科教联盟除了关注顶层战略研究、科技规划、重大项目策划外,还要在推动重大项目的实施上更好地发挥民航产学研协同体的作用,同时要扩充科教联盟相关单位,与民航业务有关的相关科研院所都可以加入到科教联盟中来,共同推动一些重大示范工程落地。民航系统还应该进一步开放包容,鼓励民航企业与行业内外的院校加强合作。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 凌建明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 凌建明(肖敏/摄)
“十三五”期间,民航在机场工程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十四五”仍然面临新形势,比如支撑后小康时代的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航空交通运输先行引领的作用更加突出;落实民航强国、交通强国战略,民航发展模式、人才需求等都需要转变。在新形势之下,第一,在交通强国战略方面,民航发展要从行业角度转向行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也就是思考如何把产业带到行业和城市发展中去,使航空港与产业、城市协同发展。比如,未来机场布局需要跳出交通,更加注重体系发展。第二,进一步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和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需要在全国进行布局。在实施一体化布局建设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运输服务一体化。第三,安全和效率是民航发展的主题。民航在空中的效率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对地面效率的重视程度还应该加大。航空器运行是一个完整体系,机场基础设施、机位分配等都需要科技支撑来进行优化。第四,要注重四型机场的智能化、自主化。要注意机场建设中的商业化、智能化,包括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模、自动化施工等,还要注意机场设施的评估预警、快速维修和智能维护,以及机场服务和作业的无人化,特别是场面车辆的智能调度和无人驾驶等。第五,要进一步深化军民航融合。第六,要进一步支持民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平台的作用。第七,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人才,培养能从战略布局、战略性发展出发思考问题的战略性人才。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民航局党组开门问策 共商高质量发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