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20-12-17 14:52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华为全球交通业务副总裁 王国钰

 



华为全球交通业务副总裁 王国钰(张哈斯巴根/摄)

  “十四五”期间,建议民航以“新基建”为契机,以“民航智能体”为主框架,通过政策引领和配套资金支持,牵引各成员单位加大信息化投资力度,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完成基础设施的全面数字化,实现全数字要素的可感知。应建立行业数字化标准,规范各成员单位信息基础设施标准和数据标准,采用统一的方法论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全部数据的可知、可用、可管、可控。另外,考虑到民航信息化体系对于智慧民航建设具有长期性、基础性价值,还要在核心系统上实现100%自主可控,持续引领国际标准。建议民航在已建设的民航运行大数据中心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实现全国民航视频一张网。在全流程业务方面,致力于旅客无感出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张脸走遍机场等智能化应用,让旅客出行更便捷;支持智能机位分配、航班保障节点自动采集等AI智能化应用在全国机场的推广与应用,优化时效指标,提高运行效率;推进航空物流平台或者枢纽建设,在全国范围打通物流相关数据,实现物流大运控。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 于占福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 于占福(张哈斯巴根/摄)

  一是在大量国际运力转投国内市场造成结构性运力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系统性地激活国内民航出行需求,做大航空出行的蛋糕,从而逐步消化大量运力,并稳步将平均收益水平带回到健康区间。要在既有的机场网络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发掘新航线,更充分地发挥干支结合模式的特点,搭建新的航线网络体系。二是要鼓励航企和机场积极地拓展非航收入,用创新的产品设计以及航空出行上下游环节的联动,来丰富航企和机场为旅客提供的服务内容,同时增加航企和机场自身的创收和盈利能力。三是打造更为多元和活跃的航空生态体系,实现共同发展。在多份“省局战略合作协议”签署的背景下,充分将各省发展民航业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诉求对接,同时保持地方需求与全民航网络体系健康发展的均衡化。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成本精益化管理。后疫情时代,极致的成本管理将是中国民航的重要基调。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服务质量的升级和创新。五是提倡构建全新发展时期的航空业关键能力模型,包括企业风险预警与敏捷应对能力,基于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实施能力,及时和深度的消费者需求洞察能力,柔性的航空产品创新与进化能力等。

  交通运输部规划院党委书记 杨文银

 



交通运输部规划院党委书记 杨文银(张哈斯巴根/摄)

  民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民航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在现代交通中,尤其是长途运输、国际运输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今后15年,民航发展仍然处于黄金机遇期,是超级工程建设期、航空枢纽形成期、机场数量扩张期,也是全球运输网络的扩大期。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应当作为先行发展的领域,成为现代化的排头兵,要先行努力。“十四五”民航发展要遵循一个指导和两个纲要。要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即将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纲要作为基本依据,把握时代特征和新发展目标,强化四个统筹,即统筹发展与安全、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存量与增量、国际与国内。在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双循环方面,一是要打造一批依托枢纽机场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二是要提升旅客联程联运服务水平,进一步丰富空铁联运和中旅联程服务产品。三是在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里面发挥作用,把增强国际航空货运服务能力,推动建设自主可控的国际供应链物流体系作为重点。增强大型机场货运功能,完善货运机场集疏运体系,加速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空货运物流企业。四是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议加快实施基础设施设备的“油改电”工程,进一步加强降低机场周边航空噪声的技术措施,研究民航业“碳中和”技术路径和其他关键技术。五是推动机场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发展临空经济,开发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推动旅游融合发展。

  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 杨国庆

 



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 杨国庆(张哈斯巴根/摄)

  “十四五”期间,民航应该加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体系建设,其中的“体系”是指一个城市的多个机场或包括周边城市的多个机场紧密构成的一个系统,实现空管一体化、运行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以国际枢纽机场为核心,其他机场更多承担非枢纽功能,不同于机场群彼此间的松散联系。这样可以确保国际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不一味追求规模,而是确保运行高效、便捷。要利用疫情,将远程国际航线集中在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应构建立体航空物流网络,充分利用有人机和无人机、高空和低空、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进一步丰富基本航空服务内涵,加大对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通用航空和支线航空支持力度,使之成为民航的“绿皮慢火车”,成为这些地区的出行交通工具,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享受航空服务;要注重提升民航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比例;应强化中部枢纽机场建设,促进国内航线运输的循环畅通便捷;要将数据整合、数据联通作为新基建的基础工程,关键工程;应进一步健全民航科技创新体系,包括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注重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等,加快民航生产系统和装备的研发;民航服务应当注意消除“数字鸿沟”,在推动无纸化等新技术的同时,传统值机方式、流程等还是要适当保留。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民航局党组开门问策 共商高质量发展大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