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3 模式A/C 询问和控制的发射特性(询问旁瓣抑制)
4.5.1.4 模式A/C 空间辐射信号P2 的辐射强度
在询问所需的范围内应低于P1 辐射强度9 dB;在询问所需的范围之外不应小于来自询问天线旁瓣辐射P1 的强度。
4.5.1.5 在定向天线所要求的波束宽度内(主瓣),P3 辐射强度应在P1 辐射强度的士 l dB之内。
4.5.2 联合询问模式
联合询问模式在P3 脉冲后2.0μs 处增加了P4 脉冲(见图7),当P4 脉冲宽度为0.8μs 时,为模式A/C 全呼叫询问;当P4 脉冲宽度为1.6μs 时,为模式A/C/S 全呼叫询问。
4.5.2.1 模式A/C 全呼叫询问
当应答机接收到有效的模式A/C/S 全呼叫询问时,具备模式A/C 功能的应答机产生相应模式的应答信号,具备模式S 能力的应答机不产生应答。
4.5.2.2 模式A/C 和模式S 全呼叫询问
当应答机接收到有效的模式A/C/S 全呼叫询问时,模式A/C 应答机和具备模式S能力的应答机都产生相应模式的应答信号。
4.5.3 模式S 询问编码格式
模式S 询问信号采用图8 所示的信号形式,P6 脉冲的宽度为16.25μs 或30.25μs,分别包含56 或112 位询问信息,P5 脉冲通过控制通道发射,用于询问旁瓣抑制。
4.5.3.1 模式S 全呼叫询问
具备模式S 能力的应答机接收到有效的模式S 全呼叫询问时产生相应模式S 全呼叫应答。
4.5.3.2 模式S 广播询问
询问器对所有模式S 应答机发送询问信息,应答机不需要产生应答。
4.5.3.3 模式S 选择性询问
具备模式S 能力的应答机接收到有效的模式S 选择性询问时,仅当应答机地址与询问信号中包含的地址相同时,产生相应模式S 应答。
4.5.3.4 询问脉冲参数
询问脉冲参数应满足下表要求(单位μs):
4.5.4 模式A/C 应答编码格式
模式A/C 应答编码格式见图9。
4.5.4.1 框架脉冲
应答应使用由两个间隔为 20.3μs 脉冲组成的信号作为最基本的代码。这两个脉冲定义为框架脉冲,记为F1 和F2。
4.5.4.2 信息脉冲
信息脉冲应自第一个框架脉冲之后按1.45μs 的增量间隔组成。这些脉冲的标志和位置应符合表2(略)规定。
4.5.4.3 特殊位置识别(SPI)脉冲
特殊位置识别脉冲只能由飞行员人工选择发射。当需要时,该脉冲只能在A 模式应答中发射,其位置在最后一个框架脉冲后 4.35μs,脉冲宽度为 0.45 μs。
4.5.4.4 应答脉冲位置公差
应答的每一个脉冲与第一个框架脉冲的公差应为±0.1μs。特殊位置识别脉冲与应答组中的最后一个框架脉冲的公差应为±0.1μs。应答组中任何一个脉冲与应答组中另外的脉冲(除第一个框架脉冲之外)间隔的公差不应大于0.15μs。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设备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