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机场方面曾设想过太多的“如果”——如果能在乘客登机前就知道可能延误的时间,就能让乘客在候机楼里多休息会儿;如果能在“航空管制”时知道具体原因,就能向乘客解释避免误会;如果能事先详细了解各架次航班的起降时间就能更高效地利用廊桥。
这些“如果”在今年9月23日得以成为现实。厦门航空、厦门空管、厦门机场三方在此前由三方团组织牵头的三方青年“三员交流”项目的基础上,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和技术合作协议。
其核心就是,三方技术部门彼此“透底”,厦门空管将自主研发设计的流量管理协调终端免费向厦航、厦门机场开放,厦航、厦门机场也分别提供了航空公司航班运行控制系统终端、飞机通讯和报告系统(ACARS系统)和航班机(桥)位信息查询终端,并在现场相互配备工作席位,遇大面积航班延误时厦门空管邀请另两方共同协管。
经过两个月试运行,三方共同启动了全国民航首创的空中交通流量协同管理平台。这是由团组织牵头,介入行业“服务核心”的典型案例。
“‘三员交流’活动将来自三家单位的飞行员、管制员、指挥协调签派员彼此的距离拉近了。大家在生活中成了好朋友,更希望在工作上能成为好伙伴。”厦航团委书记王涛介绍,三方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成就了“三员交流”从“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向“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合作”方向的拓展。
厦门空管站站长施和平就是从三方青年交流项目中得到的灵感,“三方青年之间联谊得很好,我就想为什么不深化合作解决些实际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从未强制要求空管站公开流量信息。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航班误点并非治不好的“顽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