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资料 > 飞行资料 >

时间:2010-10-21 11:52来源:蓝天飞行翻译 作者:admin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图,但这是 BE.53 还是只有前面的四个转向喷管可以产生垂直升力。尾喷管只向后喷,这严重影响了发动
机和全机的重心布置,最后设计成一个在地面需要高高扬起的怪设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借助尾喷管的
推力实现垂直起飞。Hooper 把先前的颌下进气道改成两侧进气道,再在翼尖和首尾增加了姿态控制喷嘴,
这个时候灵机一动,把原本单一的尾喷管改成分叉的尾喷管,前后喷管都可以转动,这样所有四个喷管都
可以用于产生垂直升力和水平推力,这就成了现在“飞马”发动机的基本布局。Bristol 进一步将发动机
风扇和压气机改成同轴反转,以抵消发动机轴向一个方向旋转在悬停时产生的陀螺章动,前喷管的喷气从
压气机引出,而不再需要专门的轴流压缩机 和相应的进气道,“飞马”发动机成形了。但是,三心二意的
Hawker 这时候被英国皇家空军的攻击机竞争项目所吸引,但是又一次落选(入选的 TSR.2 也没有好下场,
试飞成功后下马了)。军方对 P.1121 依然无动于衷,Hawker 只好又回到 P.1127 上来。这个时候,英国
皇家空军才姗姗来迟地提供风洞,但对于 Hawker 来说,这是军方有兴趣的第一个表示,而之前一直只是
北约(其实就是美国)在资助。不过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皇家空军和北约的要求不同,最后北约的要求
演变到德国的 VAK-191。59 年时,P.1127 正式上马, BE.53 发动机也改名为“飞马”。"m-~3I4O%T
这期间,Ralph Hooper 带着 Hawker 的试飞员到 NASA,和美国同行研究垂直起落飞机从垂直起落向
水平飞行过渡时的飞行稳定性问题,并在 Bell X-14 上作了实地试验。NASA 也主动帮助试验自由飞模型,
试验结果对 Hooper 非常鼓舞。bbs.5imx.com)e:w#h.g-L0H*n
60 年 10 月 21 日,P.1127 终于首次在系留状态下升空。第一架 P.1127 的垂直升力勉强能把飞机
升入空中,连无线电通信装置都要拆除,以节约重量。试飞员 Bill Bedford 的右腿刚在车祸中骨折,还
上着石膏,但他还是带伤上阵。姿态控制和系留索打架,飞机在离地不高的空中像喝醉的母牛一样东倒西
歪。61 年 9 月 12 日,Bill Bedford 完成了第一次垂直起落到水平飞行的转换,10 月 28 日完成了短
距起飞,从一开始,人们就认识到短距起飞对增加载重-航程的作用。
旋翼飞行原理
第102 页(134)
最初的 P.1127 方案,尾喷管只向后喷,这严重影响了发动机和全机的重心布置
入选的 TSR.2 最后也没有逃过下马的命运
P.1127 的原型“雀鹰”(Kestrel),已经初具“鹞”式战斗机的形象
旋翼飞行原理
第103 页(134)
“飞马”发动机示意图 / “飞马”发动机向量喷口的液压作动机构示意图
罗尔斯.罗伊斯“飞马”发动机,注意其四叉的喷口
“飞马”发动机首次装入 Kestrel 研究机
旋翼飞行原理
第104 页(134)
“飞马”发动机的安装位置 / Kestrel 的姿态控制系统,注意首尾和翼尖姿态控制喷嘴和高压空气导管
为了避开发动机喷流对起落架的影响,Kestrel 的起落架被布置成现代战斗机上很少见的自行车式,除前
后主起落架外,还在翼尖设置了辅助的起落架 / Kestrel 的向下的炽热喷流很容易烧蚀地面,地勤人员正
在喷水冷却
Kestrel 的四叉喷口在这张图里很容易看见
旋翼飞行原理
第105 页(134)
随着各种技术问题不断出现,又得到解决,P.1127 最终被命名为“雀鹰”(Kestrel),Hawker 把“雀
鹰”正式呈报给军方。但空军又改主意了,把“雀鹰”的速度从高亚音速改为 1.2 倍超音速,但这超出了
“雀鹰”的能力,加大发动机推力也不行,需要大动干戈修改。与此同时,西德在竟标垂直起落攻击机(最
后 VAK-191 入选),英国试图把西德拉入“雀鹰”计划,而美国陆军又对“雀鹰”有了兴趣,并把诺斯罗
普拉进按许可生产“雀鹰”的意向书,所以英美德三方商议成立联合评估中队,共同评估垂直起落战斗机
的飞行性能、训练和地勤支援要求、对空战和对地攻击的战术使用。不过这从一开始就是充满了黑幕,西
德根本没有把 P.1127 太当一回事,还是一门心思在自己的 VAK-191 上。美国空军对陆军介入固定翼飞机
感到不满,因此反对陆军加入三国联合评估中队。英国皇家空军也对 P.1127 性能不能达到超音速不满,
正想找借口溜号。这场各怀鬼胎的扯皮谈了一年,最后三国中队在 65 年 4 月 1 日(愚人节,不是一个
好日子呀)成立,包括了皇家空军、德国空军、美国空军、陆军、海军,演练了垂直、短距起落技巧,在
野外简易机场的隐蔽和起落,以及模拟对地攻击。
Kestrel 由英国、美国和德国飞行员共同评估,机尾上就是“三国评估中队”的标志 / 按照设计,Kestrel
要能够在林间空地起落,以实现核大战条件下的分散部署和隐蔽出击。实际使用经验表明,分散部署对地
勤支援的要求太高,在战时根本不实际。以后北约战略转向强调高性能战斗机,集中部署,集中保护,强
调打击敌人,而不是分散生存
旋翼飞行原理
第106 页(134)
P.1154“鹞”式超音速战斗机下马后,Kestrel 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为过渡,“鹞”的名字被转用到这个
改进型 Kestrel 上 / “鹞”式的卖点当然还是垂直起落
“鹞”式垂直起飞 / 手动转动向量喷口的示意
“鹞”式垂直起飞时的计算流体力学示意图
进气口旁的辅助进气口,用于垂直起落时增加进气量
旋翼飞行原理
第107 页(134)
在实用中,飞行员发现,如果在垂直起落中有一点前进速度,可以大大降低喷气回吸的影响,图中地面尘
土和飞机的相对位置,表明这个飞行员正在向前低速移动 / “鹞”式战斗机上的“飞马”发动机在这张剖
视图中清晰可见,其四叉喷口是实现向量推力的关键,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这四叉喷口,极大地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旋翼飞行原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