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的设计初衷就强调超音速机动能力,这是和中国空军对“能量机动”更加深入的理解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士的分析看,歼-20优异的超音速机动性得益于以下几点:长细比好;机身升力体效果好;翼载荷相对较低;超音速下升阻比高;鸭式布局使机身受力均匀以致机身较轻;鸭翼在超音速下配平效果好…….等等等等。
苏-35的问题是其发动机还是动力不足,无法忍受在需要大推力超音速时的推力损失。没有了矢量推力,苏-35的机动性就乏善可陈了。
当然了,矢量发动机是趋势性、规律性、方向性的发展方向,只是现阶段歼-20还要等。
歼-20战斗机
超音速机动能力是衡量四(五)代机的重要指标,以至于有人建议把四(五)代机的衡量标准之一~~~超常规机动能力,替换成超音速机动能力。有数据显示,美国F-22A在1.6M时可以飞出7.5G,和F-16、苏-27在0.8~0.9M时相当了。其实,前文述F-22与苏-35之间的缠斗,完全是在交战规则限定下,美国飞行员的意气用事所为~~反正基本上不会死,那就在苏-35擅长的领域较量一把,结果自然吃瘪。
歼-20瞄准的对手不言而喻,因此,在面对歼-10、歼-11、苏-35时,自然是“一进入了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因此,即便不论电子战能力的差距,即便是单纯比拼机动性,只要歼-20不陷入与苏-35的亚音速近距缠斗,吃定苏-35还是手拿把攥的事情。本来嘛!瞄准的是F-22,如果连苏-35都搞不定,那还搞什么搞?(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