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18-07-09 13:04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需求分布差异显著,运力下沉提振需求

与美国相同,我国也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区域结构差异明显,美国的航线网络区域分布均匀,我国的航线网络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侧。

从市场结构来看,中国前十大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集中度超过美国,意味着中小型机场发展不充分。三四线城市的旅客吞吐量增速较快,受益于民航大众化,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对于民航而言,先有供给再有需求,否则需求将被抑制,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机场数量较少,意味着航空潜在消费人群是受到限制的,随着大量的机场新建投产,航空的需求空间将进一步的打开。

高铁民航呈现互补性,消费习惯提升渗透度

与美国不同,我国的客运市场由高铁、普铁、公路和民航组成,而美国的客运市场呈现二元结构特征,公路和民航是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

虽然客运市场结构不同、民航市场发展的阶段各异,但民航在客运市场的占有率都是持续提升的,体现的是民航的竞争力,背后或许是乘客消费习惯的演变。

与美国不同,高铁在我国的客运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由于高铁的准时性较高,在中短途市场的时效性具有保障,因此会对民航形成一定的分流作用。但是高铁之于民航还有互补作用,例如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发达和便捷的高铁网络使机场覆盖的范围得以扩大,外围城市的旅客通过高铁可以迅速地抵达中心城市的机场,从而促进航空需求增长。

参考西南航空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发展的提升,消费能力渐强,航空的乘客去的地方越来越远。中短途的旅客热衷高铁,民航吸引长途旅客。高铁乘客的平均行程在380km左右,而民航与美国发展类似,国内乘客的平均行程逐年拉长。

由于航空的空域资源和地面时刻持续紧缺,且高铁在短途客运市场占有优势,航空公司选择将有限的资源更多的布局在长途客运市场,使得民航和高铁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优势资源集中供给

虽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航空当前的市场格局却与美国类似。经历了几十年的自由竞争,美国航空公司走向垄断,三大航占据了市场的优势资源;我国的民航业虽然处于政府的管制之下,但是通过几轮兼并也形成了类似的格局,三大航也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美国:自由竞争下并购走向集中

外部冲击行业自然出清

航空的供给刚性,并且属于重资产行业,在行业环境恶化的阶段,沉重的刚性成本是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稍有不慎就面临破产的局面。

美国航空史是一部更迭换代的历史,自1970年代放松航空管制以来,大量的航空公司兴起,大量的航空公司衰落,也有不少航空公司走到现在。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美航空对比研究:朝阳初升,格局渐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