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三国演义》上有段小插曲,说孙权与刘备两大枭雄聚会:忽见波上一乘小船,于江面之上如登平地。玄德叹曰:“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信有之也!”孙权闻言,自思曰:“刘备此言语,嘲吾不惯乘马耳?”乃令左右牵过马来,飞身上马,驰骤下山,复加鞭上岭,与玄德曰:“南人不能乘马乎?”玄德闻言,撩衣一跃,跃上马背,飞走下山,复驰骋而上。二人立马于山坡之上,扬鞭大笑。至今此处名为“驻马坡”。对这个场景,清人毛宗岗和明人李卓吾各有一批,毛批“权能试马,玄德不能试舟,毕竟让舅爷一步。”李批“英雄相遇疑忌如此,可叹可怜。”李的思想深度,显然胜毛一筹。
若就交通工具而论,一直到工业化之前,水陆交通工具亦无非一船一马。“南人驾船,北人乘马”本来是比较利益的选择,并无优劣之分。北国临近大草原,河流较少,马匹成本低,于是选择乘马;江南则相反,远离大草原,河流密布,森林茂密,造船成本低,于是驾船。孙权身为南人却服膺北方文化,以乘马为贵,才疑心生暗鬼。 当然,马后还可拉车,兽力车、人力车,再加上步行,就是陆上出行三大选择。工业化以来,民众先多了个公交汽车,后来又多了个自行车,兽力车和人力车渐渐淡出,加起来还是三大选择。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有了第四种选择,那就是私家轿车。无论是谁,出行之前都要推敲,取其中之一,弃其中之三。交通工具的这种相互替代,在交通建设中也时时发生。 事实上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轿车与飞机迅猛发展,成为大众交通工具,铁路建设便开始衰落。当时也确实有人预言,铁路毕竟是19世纪的产物,20世纪终将是飞机和汽车的时代,不料高速铁路一跃而起,使铁路运输的颓势一举扭转。所谓高速铁路,是指时速运行在200公里以上的铁路。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京至大阪高速铁路建成,此后连续发生三次建设高潮,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韩国、中国台湾等17个国家地区纷纷建设高速铁路。 我国在2004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绘制出超过1.2万公里的“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极大地提高了调整铁路建设速度,此后几条重要干线铁路一再提速,2008年8月建成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接着是2009年12月,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2010年2月,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开通运营。同年7月,沪宁城际高速开能运营。这样,到了2010年年底,我国营业铁路已达9.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营业高速铁路已达8358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今年预计再开通4715公里,包括12月刚刚开通的广深港高铁,合计13,000公里以上。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廖逊:我国民航与高铁的竞争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