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19日下午4点,无数电视台的摄影师和救援人员早已等在美国爱荷华州的联合军民公共机场——苏城机场,等待着一架已经失去控制的飞机紧急迫降。
只见这架飞机重重跌落下来,直接解体,112人死亡,幸存下来的人也多数受了伤。但事后,驾驶这架飞机的机长却被誉为了“英雄机长”。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回到那一天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天,位于美国丹佛市北边的斯特普尔顿国际机场仍然和往常一样忙碌。
下午13点10分,乘坐美国联合航空232号航班的乘客在听到机场的登机广播提醒后,开始陆陆续续走到登机口准备登机。
图| 斯特普尔顿国际机场
232号航空此次的飞行计划是:从斯特普尔顿机场起飞,经停伊利诺伊州奥黑尔机场后继续飞往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机场。
该飞机上共有296人,包括285名乘客,3名机组人员,8名乘务人员。由于正值暑假,飞机上还乘坐了52名儿童。
此次航班的机长是阿尔弗雷德·海恩斯,57岁,他在联合航空公司工作了33年,有29967个小时的飞行经验;
副机长威廉·比尔,48岁,有2万个小时的飞行经验;飞机工程师杜德利,51岁,有15000个小时的飞行经验。
下午14点09分,联合航空232号航班起飞,很快就飞到了37000英尺的高度。15点16分,飞机已经平稳飞行了一个多小时,一切无恙,乘客们正在午休。
突然,“轰隆——”一声巨大的爆炸打破了原有的平静。飞机紧接着开始剧烈抖动起来。乘客们霎时惊慌失措,都在左右观望到底发生了什么。
驾驶舱的人第一时间就开始检查飞机。机长海恩斯在仪表盘上看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飞机垂直尾翼底部的二号发动机发生了故障。他立刻关掉了二号发动机。
飞机这才停止了抖动。然而就在这时,副机长突然大喊一声:“我无法控制飞机!”而且此时飞机的高度也开始下降,机身向右倾斜。
海恩斯见状,立刻表示他来驾驶飞机。但他依然没法改变飞机向右倾斜的状态,再这么下去,就要坠机了!
而且祸不单行的是,此时飞机工程师杜德利发现液压油全没了。
要知道,液压系统可是飞机的命脉,一旦失灵,驾驶员将没法操纵飞机。而且更诡异的是,这架飞机配了三套各自独立的液压系统,竟然三套都失灵了!
现在驾驶员能控制的,只剩左右两个发动机的功率了。就在飞机即将翻滚倒置时,海恩斯果断做了一个动作:先将飞机左侧的发动机降到怠速状态,再加大右侧发动机的功率。
这个神操作立刻让飞机恢复了平飞状态。
然而这样的动作却让飞机只能右转了。于是留给他们的路只有一条可走:尽快迫降。
飞机工程师用无线电呼叫了明尼阿波利斯航路交通控制中心,请求紧急援助。此时是15点20分,距离事故发生仅过去4分钟。
空管人员给出建议:可以降落在爱荷华州的梅英国际机场。2分钟后,空管人员再次给出建议:可以在爱荷华州的苏城机场迫降。
然而就在机组人员引导飞机飞往苏城机场时,飞机突然开始骤升骤降。机长急忙与副机长配合,尽最大的努力用两个发动机控制着失控的飞机能平稳一些。
过了几分钟,一位乘务员来到驾驶舱,告诉机长,飞机上有一位正好休假的联合航空飞行员,他希望可以进入驾驶舱提供帮助。
他的名字叫丹尼斯,有2万小时的飞行经验。而且他表示他曾经在模拟器上进行过类似情况的练习。
机长同意了丹尼斯的请求,丹尼斯随即进入驾驶舱,与机长副机长一起配合控制飞机。机长将油门交给丹尼斯,他和副机长则集中精力观察飞机状态。
他们只剩大概30分钟的时间,如果在那之前不能迫降成功,飞机将直接坠毁。
然而此刻比较棘手的问题是,苏城机场位于飞机的左侧,但飞机目前只能右转。
所以海恩斯决定,利用发动机让飞机不停地做右转调头的动作,希望飞机能在迫降时对准苏城机场的跑道。
15点35分,飞行员赶到了苏城机场,但此刻他们的前进速度和下沉速度都远高于平时安全着陆的正常速度。
就在232号航班的机组人员在与飞机搏斗之时,苏城机场也在忙碌着为飞机的迫降做准备:
他们将全长9000英尺的全市最长的31号跑道让给了232号航班;整个机场的跑道都被清空,消防车和救护车都赶来待命。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飞机解体,112人遇难,机长为何还被捧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