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要理智!“粉丝”买卖明星航班信息获刑 别再为“爱”违法了
一群人举着手机、相机在机场快速向一个地方聚拢,之后传来此起彼伏的快门声与喊叫声,这些追星行为并不鲜见。很多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有些“粉丝”总能准确获知艺人航班行程?今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案件,揭开其中诸多内幕。
被告人席上的秦某与李某,都曾在给航空公司提供呼叫服务的企业工作,担任客服。两人为何会成为本案的被告人呢?这还要从2021年说起,那时候,首都机场公安局的民警查获一人,冒用他人身份证件试图登机。之后警方调查发现,此人是为了追星,从网上购买了艺人航班的信息,并冒用他人的身份证件登机。办案过程中又牵出了卖给她这些信息的人,正是本案的第一和第二被告人,秦某与李某。
非法出售上千条个人信息如何操作?
经过办案机关侦查,从两名被告人处购买个人信息的并不止此前在首都机场冒用他人身份的这一人。检方指控秦某、李某在两年时间里非法出售了上千条个人信息。那么,他们是如何操作的,又是谁来购买的呢?办案人员循线追踪,牵出了本案的第三和第四被告人,张某与徐某。庭审中,公诉人出示了相关证据,证实他们之间的交易。
两名被告人多次购买航班信息 目的何在?
调查表明,两名被告人都喜欢追星,也经常活跃在与之相关的各种网络社交群中,其中就有专门为“粉丝”提供艺人照片与行程的代拍群。她们看到有人在代拍群中宣称,可以查询艺人的航班信息,于是和对方联系,也就是被告人秦某与李某,并找她们下单。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徐华玲:她们可能更多的还是,比如说是出于想了解一下明星旁边的出行人员是谁,或者是同行的人员。
在张某、徐某看来,通过这些航班信息,她们就能掌握艺人和相关人员的一部分行程,而后她们会赶到机场追星,有时还能坐到与艺人相邻的座位,与他们近距离接触。
因不确定买家具体需要 提供整个舱单信息
不过,在这些航班相关交易中,她们并不是只拿到特定人员的信息。被告人秦某和李某向法庭供述,由于她们并不清楚具体哪些人员是买家需要的,通常就会根据对方提供的航班号,将整个航班或者公务舱的舱单拍照后,发给购买者。
“拉舱单”等行为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对于本案的另两名被告人张某与徐某,检察机关指控,她们以“拉舱单”“拉证件”“换座位”“敲机”等方式达到自己的“追星”目的,而这些行为,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那么,这些听起来颇有些“行话”色彩的词汇是什么意思呢?
办案人员介绍,“拉舱单”是根据航班号,获取整个公务舱的旅客舱单。本案中,通常秦某等人会将舱单信息拍照后以每条15元的价格打包卖给“粉丝”;“拉证件”则是指通过后台查询乘机人的身份证号、护照号等信息。据被告人秦某等人交代,一条信息可以售卖到100至200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 商登煜:因为他们都是追星的人,根据他们自己此前所掌握的其他“粉丝”的一些情况,他们在看到这个舱单信息,这两者一结合,是能够识别出这个舱单信息具体是哪位“粉丝”的信息的。
而“换座位”“敲机”则发生在被告人获取艺人等人员的航班信息之后。
“换座位”是指购买人利用订票平台为他人进行退改签等处理。“敲机”则是他们通过艺人的身份证等信息,委托其他“粉丝”或者从事代拍等人员查询艺人的航班信息,本案中涉及的费用一般为5元一条。
庭审中,被告人承认,之所以非法购买舱单等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她们购买舱单信息时,并不全是针对艺人,有时还会出于个人目的对同一航班的其他“粉丝”加以关注。
公诉人认为,虽然被告人自认为目的在追星,但是她们的行为导致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还有一系列安全风险。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徐华玲:她的行为导致的客观后果是什么,就是大量的乘客信息,长时间处于一种失控状态,这样的失控状态一旦被有心的人利用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对相关人员的人身财产造成非常现实的紧迫的危险。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粉丝”买卖明星航班信息获刑,别再为“爱”违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