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20-05-05 21:22来源:远川研究所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王正华做飞机生意的初衷,还要上溯到1981年。

  当时担任上海遵义街道党委副书记的他碰到了一个难题:数十万知青返回上海,组织上安排遵义街道接收500多个,怎么给他们安排工作?于是趁着公共交通领域改革的东风,王正华毅然下海办了5家公司,从城际客运到市内出租车,从旅行社到汽车组装一条龙服务。

  上海人民旺盛的出行需求,很快让王正华公司走上正轨,唯独旅行社不争气。当年国人出门旅游特别不容易,出门要拿单位介绍信,吃饭要拿全国粮票,超级麻烦,导致人们只能选择国营旅行社组织的单位集体游。而王正华拉不到单位集体游的生意,连办公室租金都交不起。

  但游山玩水毕竟是人民群众填饱肚子后的刚需,想出门打卡的国人只好把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撒哈拉的故事》买成了80年代的畅销书。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让王正华嗅到了机会,一本《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提示了他:在欧美旅游市场,散客才是主流,应该做主做散客。

  深感时不我待的王正华火速装了间2平米的铁皮屋,刷上“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在上海中山公园对面正式开业。旅行社推出了上海周边一日游、江浙三日游等周边旅游产品,10人就成团。结果很快就有28个人报名去苏州。王正华借来了大巴、换来了油票,白天带队参观,晚上帮司机洗车,做成了这第一单生意。




春秋国际旅行社旧址,1990年代

  就这样,王正华找到了被国营旅行社忽视的需求,两年后,公司年收入就达到100万元。到了1997年,春秋旅行社已经在上海开了50家门店,全国有31家分社、3000家代理商,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但发展瓶颈也如期而至,王正华发现,由于火车太慢、飞机太贵,绝大多数旅客还是去周边游。

  当时的民航市场上,还有一种刚萌芽的私人包机公司。1991年春节前夕,在长沙跑业务的温州商人王均瑶没买到回乡的火车票,只能坐大巴,颠簸1000多公里回温州。王均瑶在路上随口感叹了一句,坐大巴又慢又累。旁边的老乡揶揄他:想又快又舒服,你包飞机回去吧。

  言者无心,王均瑶却有意。在来回跑了无数趟浙江和湖南的民航局后,王均瑶集齐了一百多个图章,租来了40座的“安24”型客机,开通长沙与温州往返航线,创了中国民航史私人包机的先河。当时温州在湖南经商的有近10万人,开运当年客流量就高达6.6万人次。




王均瑶和他的桑塔纳,1980年代

  随后几年,王均瑶的包机生意迅速扩大到每周400多个航班,这就是后来的吉祥航空。

  王正华则走了另外一条路线。他发现,欧美到中国的飞机大多要经停上海再飞往北京,到上海后一半客人下了飞机,却没有乘客再上去,一半的座位就被白白浪费了。敢想敢干的王正华火速找到中国国航的市场总监,做了一个“业绩对赌”:把这些空位按照市场价1/3卖给他,而他保证每个月卖掉5000张机票。

  1997年10月,春秋旅行社推出上海到北京的特价机票,5000张机票5分钟卖完。第二个月,又卖掉了15000张,带货能力足以让李佳琦汗颜。尝到甜头的王正华则干脆也像王均瑶那样开始包机,选中了地产泡沫后无人问津的海南航线,低价包机组织出游,一炮而红。

  不过在当时,市场经济的大旗还没有飘到民航业.作为编外人员,王正华从1998年开始,每季度就给民航总局写一份报告,阐述便宜机票的大好前景,暗示总局尽快解放思想,开放准入。结果连续写了六年,都是泥牛入海有去无回,直到第七年事情才终于有了转机。

  2004年1月,时任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国务院出席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到“民航局有没有打算开放民营进入航空业”,杨元元爽快地回答道[6]:“有一家大的旅游社,我们准备批准他们办航空公司”。半年后,王正华拿出做旅行社攒下的所有家底,成立春秋航空。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民航三十年亏钱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