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20-05-03 09:58来源:华泰证券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1980 年代开始,厚积薄发的空中客车公司异军突起。从 1981 年到 1995 年,凭借着后发 优势和优秀的营销策略,空中客车公司的民航制造市场份额从 14%上升到 30%,大幅挤 压了美国航空制造的市场份额。进入 1990 年代之后,欧洲和美国在航空制造领域的竞争 日趋激烈。而此时美国麦道公司由于 DC-10/MD-11 客机项目、ATF 战斗机项目、JSF 联 合攻击机项目的接连失利,在军用和民用飞机领域同时遭遇挫折,面临经营困境。

  面对空中客车公司的威胁,1996 年 12 月,波音公司宣布寻求并购长期对手麦道公司,美 国政府也出于整合自身航空制造资产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考虑给予支持。1997年8月, 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完成合并,新波音公司正式营运。按照 1996 年两家公司数据,波音 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完成时,新波音公司的员工总数超过 20 万人,年营收达到 480 亿美 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但军用飞机制造业务后被洛马公司 反超)。这起合并事件,使世界商用航空制造业由原来波音、麦道和空客三家垄断的局面, 变为波音和空客两家之间的超级竞争。同时,并购麦道公司,为波音带来了 F-15 战斗机、 F-18 舰载战斗机、 C-17 战略运输机等产品业务,至今仍是波音公司防务业务的拳头产品。


  除并购麦道公司外,在 1990 年代的美股并购浪潮中,波音公司斩获颇丰。1996 年,波音 公司并购罗克韦尔国际的航空航天和防务分部(前身为北美航空公司,代表产品为 B-1B 战略轰炸机、航天飞机、洛克达因火箭发动机等) 。2000 年,波音公司并购休斯电子公司 空间与通信分部(代表产品为全球定位系统 GPS)。这些并购,进一步巩固了波音公司在 航空航天防务领域的产业地位。


  整合自身防务业务,寻求并购巴西航空工业

  2002 年,波音公司将自身军机和空间业务整合成综合防务系统分部。2010 年,波音公司 将综合防务系统分部重组并更名为波音防务、空间和安全分部,同时除波音军机(BMA)、 网络和空间系统(N&SS)和全球服务保障(GS&S)等业务单元外,还将 N&SS 的战斗 系统部门和指挥、控制和通信部门进行合并成为新的网络和战术系统部门。

  目前,波音防务、空间和安全分部是波音公司旗下四大业务分部之一,其收入规模仅次于 波音公司的商用飞机分部。波音防务、空间和安全分部是波音公司防务类产业的执行主体, 其产品不仅包括传统的有人/无人军用飞行器(如 F/A-15 战斗机、F/A-18 战斗机、KC-46A 加油机、T-7 教练机、MQ-25 无人机),还包括直升机(AH-64 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倾转旋翼机(V-22 鱼鹰飞机)、反潜机(P-8 反潜机),以及战略导弹、C4ISR 系统、卫星系 统等产品。根据波音公司 2019 年报,波音防务、空间和安全分部当年收入中,84%来自 于美国国防部及国际军火贸易,其余来自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国际商业卫星 客户等。


  2018 年 7 月 5 日,美国波音公司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宣布拟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由新 成立的合资公司接管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商用飞机制造业务(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仍保留自 身公务机和军用飞机制造业务)。根据波音公司与巴西航空工业达成的协议,该新公司估 值为 47.5 亿美元,其中波音将持有 80%的股份,巴航工业将持股 20%。波音公司此举, 实际上相当于发起了对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商用飞机制造业务的并购要约。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与其主要竞争对手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是目前全球商用航空制造领域仅 次于波音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的第三大和第四大航空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成立于 1969 年,主攻商用支线客机领域,主要产品为 70 至 150 座喷气式客机,根据世界航空协 会数据,2019 年占据世界支线飞机市场约 45%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的 120 座级以下商 用喷气飞机制造商。

  波音公司和巴航工业达成的这份协议,有助于波音公司扩大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也有助 于抵消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与欧洲航空业巨头空客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对波音公司形成的 冲击。但是,一方面,受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股价大跌;另一方面,波 音公司由于 737MAX 停飞导致商用飞机业务停滞,现金流处于短缺状态;再加上欧盟监 管机构迟迟未能批准该收购案,加剧了交易的不确定性,目前该项协议仍未最终完成。


  空中客车——欧洲航空工业合作的典范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数据解析 | 2020年航空制造产业专题报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