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都机场集团的发展现状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机场集团,目前全资、控股32家成员企业,管理北京、天津、江西、吉林、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7个省市大中小型机场49个,包括8个年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机场。
近年来,首都机场集团充分发挥集团化优势,围绕建设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机场集团的目标,明确了“目标一致化、定位差异化、运营协同化、管理一体化”的建设京津冀机场群战略构想,聚焦于“新机场、双枢纽、机场群”三大战略,逐步形成以京津冀为核心,带动其他成员机场发展的格局。2016年全集团旅客吞吐量1.75亿人次,增幅8.1%;货邮257.5万吨,增幅3.4%;总资产规模1605亿元人民币,员工数量4.4万人;成员机场已投入运行跑道数量总和超过58条,成员机场平均ACI满意度4.89;集团公司在机场运营管理、机场服务保障、机场建设等方面构建起一体化的发展平台,并在地产、物流、金融、证券、酒店、旅游等领域取得较大发展,总非航业务收入占比超过68%。同时,我们核心机场的服务、管理、运营等获得多项国际公认奖项,并积极参与ACI碳排放等级认证。
二、全球机场集团发展的认识和建议
目前,全球涌现出数百家管理多个机场的管理机构,机场管理模式趋向于集团化发展。以国际机场协会成员机场为例,全球最大的30家机场,有超过20家隶属于管理多个机场的机场集团或政府机构。
我们初步研究了一下,全球机场集团按照资产所有者不同,主要分三种类型:一是政府职能管理的机场集团,例如美国新泽西港务局,管理着新泽西地区的多个民用机场,其运营管理模式具有很浓烈的政府色彩。二是政府直接控股的机场集团,通常采取国有企业方式运营,同时对其他机场进行投资并参与管理,例如首都机场集团、新加坡机场集团等。三是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机场集团,经由政府许可组建起来的机场集团,典型是日本中部机场管理集团,海航机场集团等。
在发展定位方面,各机场集团通常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经济环境与竞争情况,确定未来的发展使命、目标和愿景。全球主要机场集团都有各自的核心机场,普遍将成为世界领先的机场管理机构作为核心使命或目标,并从全球范围、综合交通和民航行业等维度予以明确。
在空间分布方面,全球集团本部所在地多以欧洲、亚洲、大洋洲,以及北美区域,比重逐次为35.4%、30.3%、15.2%和11.1%。欧洲机场集团主要表现为对外输出管理,美国多以大都市地区的公共管理机构为主体,亚洲地区以国有全资或国有控股居多。
在运营规模方面,2016年有12家机场集团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有超过20家机场集团年旅客吞吐量集中在5000万至1亿人次,绝大多数机场集团年旅客吞吐量都超过千万人次。
总体而言,全球主要机场集团各自有其设立的历史渊源,功能定位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也有个性化的特点和优势,在机场运营、企业管理、集团化发展上确立各自的战略和策略,并且都得到了政府和出资人总体的认可。以企业集团的形式来运营多个机场,从而实现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促进能力和技术共享,是一种可行而且广为应用的模式选择,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首都机场集团马正:机场集团的价值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