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12-02-20 18:44来源:未知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与大多所谓的人权律师的观点不同,我是赞成建立黑名单的,只是我们究竟以什么样的形式设置黑名单需要思考。

  “黑名单”一词来源于世界著名的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在中世纪初这些学校规定对于犯有不端行为的学生,将其姓名、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上,谁的名字上了黑皮书,即使不是终生臭名昭著,也会使人在相当时间内名誉扫地。学生们对学校的这一规定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谨慎,严防越轨行为的发生。之后,这一方法被当时的一位英国商人借用以惩戒那些时常赊欠不还、不守合同、不讲信用的顾客。

 

  英国商人把这类顾客的名字开列在黑皮书上,后来又将一些破产者和即将破产的人的名字也排在黑皮单上。事情传开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先是商人们争相仿效,继而,各行各业都兴起了黑皮书,不少工厂老板把参加工会的人的名字列在“不予雇佣”栏下。于是,黑名单便在工厂主和商店老板之间秘密地传来传去。

 

  1950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麦卡伦法案》,同年12月,总统杜鲁门发布命令,宣布美国处于“全国紧急状态”,正式实行《麦卡伦法案》,他们编制了形形色色的黑名单,按名逮捕大批专制人士。黑名单的做法由此而固定下来了。

 

  其实,在我国旅游行业、人力资源行业、金融服务行业都有所谓的“黑名单”的做法。例如,银行对还贷不及时的人设立不守信用名单,就是一种典型的做法。

 

  那么,在民航业,我们的服务环境是怎样的呢?在近几年,屡屡发生的航班延误冲突事件,民航一线员工被打、被骂,难道就是应该的吗?一些所谓的“上帝”煽动冲突安检门、霸占登机门与飞机,都是合法的吗?可是每每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的媒体是如何报道的呢?我们弘扬了社会公德吗?难道我们就是这样在维护正义的?作为公共运输企业,其服务的普遍性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无条件地服务于任何对象。因为,这还有安全的制约、还有公众利益与个别人利益的权衡问题。我们的服务既要维护安全,也要满足公众的需求。在法律与信用机制健全的西方国家,这些都不是问题,你航班延误了,可以,如果由此造成了我的经济损失,我们可以在法庭上见,而不是在现场吵闹、索赔,因为,那样,你可能会面临被起诉的危险。但我们不行,在号称走向民主、人们维权意识日益加强的今天,我们似乎在助长一种非常手段的维权,这是整个社会公德与信用缺失的问题。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航空公司旅客“黑名单”是否应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