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复绿行动就此展开。为解决组织问题,集团党委成立了由集团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及机场一把手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每周跟进,每月调度,高位推进,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核查整改工作。集团建设指挥部举一反三,对近5年已完工投运的、在建的工程建设项目环保水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并制定了《云南机场集团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办法(试行)》。
这天下午,笔者走访了集团建设指挥部杨新照副指挥长。刚一见面,他就指着桌前一叠厚厚的文件资料,感慨地说道:“接到水利部长江水利委的核查整改通知,大家心急如焚,不知从何出下手。集团通过党委会专题研究,明确了要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开展泸沽湖机场水土保持核查整改工作,并迅速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专项方案,拨付专项资金,全力推进核查整改工作。经过一年多艰辛努力,各部门精诚协作,最终圆满完成了水保核查整改任务,实属不易。”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集团邀请设计单位采用无人机进行了勘测定界。针对泸沽湖机场地处高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域,自然环境恶劣,常年降水少,蒸发量大,土质蓄水能力差,土壤贫瘠等特点,分别进行了现场土壤取样、实验室检测、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等工作,编制了《土壤理化性分析、土壤肥力改良试验报告》、《苗木草种试验方案》,试验种植 乔木5 种、灌木6 种、草种5 个、藤本植物3种,试验面积达3250㎡。经多次优化调整方案,在土壤理化分析、苗木试种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泸沽湖机场地质灾害治理的要求,最终形成了《云南宁蒗泸沽湖机场水保核查整改项目水土保持设计实施方案》。
尽管前期编制了详实的实施方案,工程开工后,宁蒗泸沽湖机场地底强烈的岩溶发育和今年极端特殊的天气条件,还是对水保工作进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尤其降雪持续到5月,植物措施迟迟不能实施。集团建设指挥部多次向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云南省水利厅沟通汇报,向专家寻求支持和帮助,多次组织专班组成员亲临现场,高位推动工作进展,要求建设指挥部、职能部门每月到施工现场检查督导、提供技术支持。
泸沽湖机场更是身先士卒,机场党委按照集团统一安排,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水土保持办公室,实行“五个一”工作法(一个项目、一个负责人、一班人马、一套方案、一管到底),履职尽责,密切协作,全力以赴按时间节点抓项目落实。在机场领导杨材、钱志坚的带领下,水保办杨正军、吴克江、王志、陶密、周红彬等同志每日吃住在机场,紧盯施工质量和进度,协调设计、监理、造价单位驻场人员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疑虑和问题,克服了高高原机场恶劣的气候环境、不良的地质状况等困难,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同步实施的方法抢抓进度。
皇天不负有心人。2022年8月13日,云南宁蒗泸沽湖民用机场水土保持设施项目顺利通过了自主验收;9月30日,取得国家水利部备案回执。整个实施期共编制发布62期水保整改周报,14期水保整改月报;新建截排水沟7457m,块石清理10029m3,硬化地表拆除6570m2,土地平整62.73hm2,表土回覆151824m3;客土喷播5000m2,植生袋护坡30300m2,草皮护坡35800m2,种植乔木121株,灌木60370株,栽植攀岩植物7000株,撒播草籽145.16hm2,撒播高山松种子218kg,苗木抚育145.16hm2;新建围栏8127m,袋装土拦挡及拆除470m,临时苫盖80000m2。
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措施,泸沽湖机场在高高原152.65公顷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山、水、林、路统一规划,沟、坪、梁、峁、坡综合治理,植物、工程、耕作措施科学配置,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水土保持之路。这些措施,不但保障了高高原“绿化禁区”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安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升防洪排涝等级,加强雨水资源利用,提高环境承载力,改善了机场生态环境,提升了机场生态颜值,而且引领着云南高高原绿色机场建设,打造出水土保持系统机场建设示范工程,如期实现了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得到长江水利委员会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
如今,“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在泸沽湖机场人的心目中,显得尤其珍贵。经过持续治理,绿色在高高原上不断铺展,虽显稚嫩,但已生机无限。当笔者站在跑道一侧的制高点,机场内外一望无际的绿色尽收眼底,到处郁郁葱葱,让人打心眼里感受到高高原上那蓬勃的生命力。
格桑花开(抒鑫/摄)
大山作证。泸沽湖机场周边的生态巨变,是机场人托起绿水青山的梦想,向世界做着深情告白,更是云南航产投集团推动水土流失治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成为云岭高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
“机场脚步”,助力石佛乡村振兴
在石佛乡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路上,当所有的汗水凝成光荣的印记,那一定是靠平凡日子里机场人的脚步累积。
2015年10月12日10时23分,由昆明机场起飞,载有74名旅客的东航MU5937波音737-700型飞机,成功落地宁蒗泸沽湖机场,标志着机场正式通航。七年来,越来越多的旅客搭乘飞机,飞向“女儿国”,远离尘嚣,感受高原明珠的静谧之美。而世代生活在机场周边最近的石佛山村人民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这曾经是宁蒗县红桥镇石佛山村的写照。
石佛山村地处红桥镇西北边的高高原地带,距乡政府所在地37公里,距机场10多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00.91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年平均气温7℃,年降水量1100毫米。该村过去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交通不便等因素,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9户414人,贫困发生率近30%,属于绝对贫困村,百姓生活艰难。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云南宁蒗泸沽湖机场通航七周年:山巅之上是空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