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潘瑾瑜 通讯员张新雷、李景文报道:“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雷雨是一种空气极端不稳定情况下的剧烈天气现象,与一般降水不同,它往往还伴随着雷击、冰雹、积冰、大风、大雨、风切变和低能见度等恶劣天气情况。飞机如在雷雨天气下飞行,会出现剧烈颠簸,甚至产生仪表失灵、通信中断、发动机熄火、飞行器机身损坏等严重后果,飞行安全将受到较大影响。因此,航空公司在雷雨天气发生时会选择推迟或取消航班。
随着夏季到来,雷雨天气进入了高发期(6至8月)。根据气象预报,今年夏季我国天气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尤其是短时强降水、大风、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偏多,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出现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雷雨落区重叠度高,风雹灾害持续偏高,台风影响可能偏重。当前,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和进入暑运,广大旅客出行需求明显增加,航班量也逐步恢复,这也对雷雨季航班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雷雨季航班保障需要解决哪些重点、难点?民航部门又有哪些应对雷雨天气的“看家本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气象预报篇:捕风捉雨 求精求准
及时发布天气预警,尽可能准确地预报雷雨天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对雷雨季航班保障工作至关重要。当前,随着航空气象预报的不断发展,晴雨预报及系统性过程预报的准确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对雷雨、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中小尺度天气预报准确率仍然不高,这也是雷雨季航班保障面临的一大难点。“这是因为,雷雨天气是一种不稳定大气能量释放的过程,一般由天气系统或气流的辐合所触发,触发机制复杂多样,对其进行分析预报也较为困难。” 航空气象专家解释,此外,夏季雷雨有时具有较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这类雷雨很难由现有的探测资料诊断出来,要精准预报其出现的时间和地点难度很大。
空管气象中心运行大厅(民航局空管局气象中心供图)
民航局空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航空气象预警方面,空间上,空管气象部门已经建立了全国、地区和机场气象台的三级预警体系,发布全国重要天气预警、重要天气区域预警、终端区天气预警、机场天气警报等预警产品,实现全国无缝隙;发布方式上,通过微信、微博、短信、彩信、航空气象服务网站、民航气象数据库等多渠道发布,最大限度扩大预警接收范围。与此同时,空管局气象中心发布了雷雨季节天气趋势预测、月气候预测、全国未来一周航空天气趋势、未来24小时航空天气预报、航空重要天气快报等服务产品,进一步提升天气预警的提前量。
在总结2021年雷雨季运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今年雷雨季的特点,空管气象部门还推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如加大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响应机制(MDRS)重要天气概率预报的提前量,最多为54小时;规范未来一周航空天气趋势,为全面实施流量战略管理提供支撑;进一步加强空管系统各级气象部门的天气会商,保证结论的统一性和准确率;增设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气象服务席位,深化管制和气象融合,提升协同决策,保障气象信息及时、畅通、准确地传递到全国流量管理中枢等。
尽管雷雨天气“变化莫测”,但“捕风捉雨”的航空气象预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民航局空管局相关负责人举例介绍:“近两年我们全力推出的对流预报产品,每日更新3次,提供未来2、4、6、8小时的对流天气预报,为空管流量管理部门开展雷雨季节的流量管理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未来,我们还将与管制员、机场以及航空公司相关人员开展在线的对流天气协同会商,建立共同情景意识,使对流预报产品真正协同起来。”而全国雷雨监测网预警一体化建设和叠加航迹信息的智能化、网格化、数字化雷雨预报产品也将在未来逐步面市,进一步促进雷雨季节航班运行的有序正常。
对流天气预报产品 (民航局空管局气象中心供图)
运行机制篇:深层发力 有序有效
流量管理是一种为尽可能准确预报飞行情报、减少延误而设置的服务,也是雷雨季运行保障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飞机运营者提供及时、精确的信息从而规划和实施经济的空中运输,有助于保障空中交通安全、有序、快捷地流通,最大限度利用空域和航路的容量。
全国民航流量管理运行大厅(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供图)
在雷雨天气时,雷雨云占据航路,可用的空域资源及其容量有所减少。同时,航班也会进行绕飞躲避雷雨,其飞行轨迹较正常情况发生变化,管制员的调配压力、通话量和协调量都会增大。因此,必须通过流量管理维持空中和地面的航班秩序,否则就可能因超量运行造成极大的运行风险。民航局空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各空管单位全面使用了全国流量管理系统进行流量管理,在制定流量管理措施时平台统一、规则统一、计算统一,推广使用跨区域流量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流量管理措施在各单位之间传递的工作负荷,进一步提升了航班放行时刻的计算速度,容量匹配度和运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此外,空管系统还加强了备降工作管理,梳理更新了各机场的资源,便于管制员及时准确地向机组提供必要信息,并就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十场”增加了备份班机航线并优化审批流程,为雷雨季航班改航提供了更多可能。
运管委机制是雷雨季运行保障的另一重要抓手。由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等运行保障单位组成的运管委,是雷雨季节运行保障中各单位信息畅通、协同联动、会商施策的重要平台。除了每日常规会商外,当雷雨天气预计影响航班运行时,运管委会及时启动成员单位会商,制定保障措施,包括计划调整、地面保障、旅客服务等,并由航空公司将航班变更情况及时通知旅客,便于旅客提前安排行程。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雷雨季,机场运管委根据态势发展,前移预警窗口,认真落实早预警、早会商、早决策、早处置、早告知的“五早”要求,及时启动会商机制,强化了成员单位间的协同联动,确保运行态势平稳顺畅。下一步,将以北京两场往返广州、深圳、珠海三场间航班为切入点,进一步推进区域运管委间的协同联动,推动运行协同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持续提升全系统的协同水平。